张汤的表情落在公孙弘眼中,顿时有些异样,皇帝的意思,那里搞得懂呢?
怎么提拔,为什么提拔,偏偏都有理由,却又让人措手不及。
这张汤啊,高兴地太早了。
“你先别着急言谢,老夫还没有把话说完呢,这次陛下可是看中了严助,他毕竟跟随大将军有过几次出征,还是文官出身,文武之才……”
公孙弘缓缓言道。
张汤面色一白,先是沉默了片刻,但很快就接上了话:“这没什么红,只要有恩师在,学生总有一天会出头。”
公孙弘点了点头,欣慰地笑了。
恰好此时迎面一阵春风吹来,只见那残墙边的几株桃树上,嫩粉娇俏的桃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到两人的肩头。
一见此景,张汤忙伸手去轻拂公孙弘身上的花瓣,却不料又落了一些。
哎!人生可不就如这落花么,经不住风吹,就残败了。
淡淡看着花落,触景生情,公孙弘便对时日有了紧迫感。
他想着自己很早便已过青壮之年,才坐到丞相这个位置。
常言道人活七十古来稀,自己还能在皇上身边待多久呢?
现在朝野不知道有多少人对他担任丞相心怀不满,暗中更是颇有微词。
再看看那个汲黯,简直是严苛过了头,说话间不怎么尊敬,更是毫不掩饰地当着皇上的面指责他巧饰伪装,蒙蔽圣听。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元光三年的朝廷格局,比之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先是皇帝下了诏令,真正把官署明确以职责分为中朝和外朝,公布天下,完成中外朝的最后一步。
刘彻以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
这么一看,也意味着从此以后,丞相所辖各署看起风光无限,其实只是奉旨办事的机构。
丞相实在是不好当……
如今朝中换了一副气象,这让公孙弘多少有些失落,他看了看跟在身后的张汤,深深觉得应该提醒一下这个年轻人,今后凡事都要谨慎小心些,切勿授人以柄。
“张汤啊,听为师一句话,这长安的春天,就像小儿的脸,说变就变,你我都要未雨绸缪才是。”
直接绕过桃林,前面便是一段掩映在青草中的土路,再往前走,那就是渭河了。
肉眼所及,远远看去,清清的河水缓缓地流过关中平原。
而在河的拐弯处,有一处芦苇荡,芦叶刚刚吐绿,鹅黄中泛着嫩绿,聚集一片生机。
河的浅滩边,有一垂钓者正把鱼饵轻轻甩进河水,然后就怡然自得地从怀中拿出一卷竹简,既像钓者又似读书人,看模样,竟不知道他是在钓鱼还是在看书。
再仔细一看,两人顿时一惊,那不是董仲舒么?他也出来春游了?
虽然都是当今大儒,可公孙弘却羞与为伍,向来瞧不起这个书呆子。
他这个人,怎么可以把“天人感应”与天子的言行举止扯在一起呢?这不是没事找事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