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史随即将行前与郝贤商议好的租赋等事项一一禀告给卫青,也把原由讲得一清二楚。
“这些年上谷战事频仍,军民疾苦,已经是入不敷出了。
匈奴可恨,但郝太守为朝廷保了一年多太平,请大将军在皇上面前奏明情况,希望朝廷能体谅一二。”
“哦!是这么回事。”
卫青沉默了好久没有说话,作为大将军,有些东西他也不可以逾越。
此时,他也有自己的难处,依照朝廷制度,上计乃丞相职责所辖,中朝直接插手,不合规制,难免有人议论。
好事者更会散播谣言……
还有就是,代理丞相署理朝事的李蔡,虽说早年曾经跟随他出征,有过显赫战功,曾经也是一条铁血丹心的汉子。
可是,在入朝之后,借助中外朝,与御史大夫严助并列,他却变了一个人,热衷于应酬逢迎了。
同朝奉君,心却相隔了。
再难回到从前模样……
当然,卫青也没有绝情到回绝郝贤的要求,在吩咐府令送客的同时,他说了一句话:“倘若遇到机会,本官自会说话的,你先等着。”
“如此,大将军仁贤,下官代太守谢过大将军了。”
离开大将军府,长史便不自觉地,有了一种隐隐的担忧。
回到驿馆,他反复地摩挲手中的计簿,一时没有了睡意……
他也不知道迎接他的会是什么,而朝廷又是否会计较那些。
戌时三刻,卫青已穿过北阙,来到未央宫宣室殿门前,踌躇不前,片刻后,他轻声向守候在外的包桑问道:“皇上……他还在批阅奏章么?”
包桑努了努嘴,低声道:“已经批完了,正和小霍将军在里面谈论兵法呢!小霍将军真聪明!”
“这……还是烦请公公禀奏,就说卫青有急事上奏。”
“大将军稍待,咱家这就进去。”
看着包桑进了宣室殿,卫青便将腰间的宝剑摘下来,准备挂到剑架上。
只见那上面也放了一把宝剑,不用说,那是霍去病的。
自从当初见了一面之后,霍去病在刘彻心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只要有空,刘彻就让他待在侍中,闲暇之际,君臣谈论兵法,相语甚欢。
而多次与卫青交流演习,几次三番打下来之后,让霍去病成熟了许多,他对兵法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结合自己的临阵决断,延伸发散,每每总有“新见”献给皇上。
相比之下,卫青因为忙于署中公务,很少与皇上如往昔那样没有拘束地交谈了。
这也是必然的,霍去病还只是个少年,身份合适,自己呢?早已不是个白身了。
他心头倒没有什么失落,毕竟是自己的外甥,只是羡慕少年人那种生机勃勃的样子。
想想自己,眼看就要进入而立之年,心中就多了几分焦虑。
人这一生苦短,时不我待,他已经在内心打定主意,要向皇上请求,亲自统率三军,再次出境与匈奴决战,争取在黄金时期,为大汉朝立下汗马功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