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让附近十里八村甚至更远的村庄都交好并且往这里送粮。
往近来说,有了更多的粮,他们与和天下的生意才会有更大的利益空间。
往远来说,学童长大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同窗,以后若是结伴入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在家里不知外面事,走到外面就会知道,同乡、同窗、朋友伙伴的重要性。
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王村长和耆老们自然是都商量过了,他们只能先收着别人村里的学童,现在就要面临两个问题。
如何安置寄宿借读?以后是否继续接收更多学童?
村里最合适的地方,只有村塾,退一步也是云林新屋。
云林新屋是村里唯一与村塾相邻的村里人家,家里本来就有学童,还有季青燕姐妹在家照看着,空房间也多,吃住都不成问题,是最方便的寄宿之地了。
但若只是这般也不会让村里纠结为难,特地找云林商量。云林心里想多给些帮助,但并没有一口答应,而是回来找季青燕听她决定。
“有心向学还是要支持的,万一其中就有以后的状元呢,若是因为无处上学而错失,可不遗憾嘛。”季青燕听了点点头,态度上是表示支持的。
不过……寄宿确实是个大难题,村里人想的还是吃住问题,她想的更多。
“让送学童来的村里出具文书,写明孩子姓名、年龄、父母品行、家庭情况可写可不写,但要有孩子读书成绩和品德表现,若是捣蛋欺人的,坏了学风不好。”
“同时孩子入村要有各村郎中同来,和咱们村郎中一起查下身体,健康的无事,若有什么不健康的情况或是身体弱的也好及早发现。”
“若在咱们村水土不服病倒了,引起误会就不好了,这么多孩子住进来可是要担责的。”季青燕到是不拒绝接收孩子,毕竟她是在一千多人的大学校里念书的。
“咱们村有条件也不要阻拦想读书的孩子,家境不好的孩子束修少点也无妨,咱们村供得起几个先生,若能多培养出几个童生、秀才,也是福报。”
“至于寄宿问题……我有个主意。”季青燕说到这里顿了顿,便想到一个主意,把他拉到一边继续小声交谈。
“我不知道这世界的县学是怎么安排的,但可以取我读过学校的经验,就算把附近村子的学童都收了也收得下。”
“好,你是说建宿舍、食堂,再安排宿管、饭管统一管理?”随着季青燕的解说,云林挑眉心情放松下来,露出了笑容。
他自是听过季青燕说起过往的,对她的成长、读书、生活、家族都有不少了解了。
“嗯,张先生为人忠厚儒雅、性格沉稳,听说他家是隔壁镇辖下哪个村子的,村子里也种着两亩地,妻子小四岁,为人本份勤劳。”
“他有一子一女,儿子和云扬差不多大,女儿像小花差不多,家中也有老父母,他是二房,大房为人也忠厚仕善,不然也供不出他这个老秀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