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说完,史文博又接着解释步枪的有效射程,有人说是指在某个距离内的子弹弹道相对较为平直稳定,但是事实上,枪械的有效射程不是根据弹道稳定与否确定的,比如美军某5。56枪弹说是有效射程400米,但在弹头375米处,就开始有不稳定趋势,这还是在增加了枪管长度之后的前提下。
而史文博自己理解就是,有效射程就是武器对预定目标射击时,达到预期的精度和威力要求的距离。换句话说,就是“打中你想打中的”,“干掉你想干掉的”。
就目前而言,有效射程一般要保证的是精度,也就是说:如果超出有效射程的话,就是指没有命中目标的把握了,但杀伤力往往还是绰绰有余的,毕竟可以乱拳打死老师傅。
史文博就举了一个例子,比如美军以穿破一英寸松木板为一个人的致死动能,也就是78焦耳,也就是说只要弹头还具有78焦耳的能量,就足以致命,比如全威力7。62步枪,有效射程一般为800米,但致死射程超过3000,杀伤力是绰绰有余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在800米以上的距离枪弹的散布,是难以保证命中人体胸环靶那样大小的目标。
黄石和白小黑听了之后频频点头,毕竟史文博对枪支的性能还是很有研究的,听听他说的东西还是真能长些见识。
史文博见他们两个人都知情识趣,也就乐意接着向下说。
“这枪械的有效射程往往是设计者在定型之后,从枪的本身角度出发,给出的数据。但是在实战中,由于人员的素质,枪械的状况,瞄具的使用,还有弹药以及使用环境,还有使用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实际使用距离往往还在有效射程之内。”
“比如我们经常说到的56半,纸面上的最大射程是1500米,表尺射程是1000米,有效射程是400米,但是实战的使用射程往往在150米之内。”
见黄石一副不相信的眼神,史文博笑着说道,“这是真的,原来我们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根据两山轮战的经验,我军使用的是56半,而56半连续射击的话,实战使用射程还更低,才仅仅几十米呢。所以说这个实战使用射程是个人定义的,这往往是设计师的误区。”
“当然了这枪械的有效射程其实还跟他们各自的口径有关系,一般来说,口径越大装药就越多,射程也就越远。”
史文博停了一下,突然之间笑起来,“但是,现在之所以小口径的7。62中等威力弹会大行其道,是因为设计师认为,7。62等中口径全威力弹射程超过800米,但是在60年代的时候,士兵在战场上使用机械瞄具,肉眼搜索目标的前提下,400米外的目标是很难看清的,大部分的交火都是在300米以内发生的,而降低威力,使枪口动能3000-4000焦耳之间的中口径全威力弹降为1300-2000焦耳之间的小口径弹或中间威力弹,则可以使步枪可以自动射击,增强了近距离的压制火力,所以目前的突击步枪的有效射程往往是定为400米。”
“哦,哦。”虽然黄石没有听明白焦耳之类的数据,在中学时代学习的物理知识早就忘记光了,只记得名词不记得实质,也不妨碍他频频点头,最后还问了一句。
“老史,那就是说事实上,射程那么远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威力太大也没有意义的是不是?”因为他过一段时间就要让史文博安排着去学习制枪了,总得对这些枪支的数据在心里有些谱。
“是啊,一般来讲,口径越小,弹头越轻,发射弹药的后坐冲量就越小。与7。62的后坐力相比,5。56的后坐力要小上30%。有打过枪的都知道,后坐力是与武器的跳动挂钩的,枪的后坐力越小就越易于操作使用,命中率也就越高。通过对比射击,人们发现,5。56毫米口径的步枪要比7。62的精确度高上20%。”
“另外由于子弹的杀伤力主要取决于命中目标后弹头的飞行速度和弹头进入组织后的翻滚和变形。弹头飞行速度越高,侵砌力就越大,在人体内翻滚和变形越厉害,杀伤威力也越大。现在的侵砌实验证明,7。62枪弹在人体内造成的杀伤效果要比5。56毫米小得多。由于初速等关系5。56枪弹比7。62枪弹的侵砌力和杀伤力更大,致伤性也更好。”“原来如此。”黄石点了点头,自己之前真有个误区,还以为这枪支和子弹的射程要越远越好,这威力要越大越好,现在才知道,原来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