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七章 朱子常款关公木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r />     阳硕这边,除了当地的特色美食之外,还有许多国外老板开的西方餐厅,披萨、西餐应有尽有,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西方人士的口味需求吧。

    吃饱喝足,沈文信、陈黎游走在阳硕古镇的街道之中,除了美食和古朴的建筑之外,一些门店还出售工艺品。

    工艺品花样繁多,格调迥异,千姿百态,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满足各个层次的游人商贾的需求。如工艺画扇、绣球、镇纸、碑拓、假山盆景、竹木手杖、雕工艺品、文化衫等。

    陈黎指着一家装饰古朴的门店,说道:“沈哥,要不进去看看,搞不好有好的宝贝呢?”

    沈文信哭笑不得,宝贝是这么好找的?陈黎可能在内心里面认为,老物就和路边的大白菜一样多。

    “陈妹,拜托,古玩不是这么容易找到的,别想了,何况是这种工艺品的店子。”

    “去看看吧,又没什么损失。”

    陈黎都这么说,沈文信无法拒绝,只好进去瞧一瞧了,老板看样子三十多岁,是一个知姓的女人,看到沈文信和陈黎进来了,便热情地招待,说道:“两位是来当地旅游的?那肯定要带点工艺品去了,我这有折扇、手串、根雕,你们随意看看。”

    女老板介绍完后,又自以为是地加了一句,说道:“小伙子,你女朋友真漂亮啊。”

    陈黎低着头,有些害羞,自顾自地挑选饰品了,沈文信解释道:“她不是我女朋友,我们是普通朋友。”

    “解释就是掩饰,小伙子要好好对人家啊。”

    “老板,你是做生意的,还是做媒?”

    “好了,好了,我不说话总成了吧?”

    女老板看起来还是有点八婆心理,估计是一个人看店,寂寞了,没事找事做。

    沈文信走到陈黎身边,略带歉意地说道:“刚才那个老板太八卦了,你别在意啊。”

    “没事……”蚊蝇般的声音响起,沈文信如果不注意,还真听不清,既然陈黎的态度不明朗,沈文信知道这种事情不能过于着急,彼此之间要留出些空间,这层窗户纸要捅破,必定要一个契机。

    正如父母说的,成家立业!不成家何以立业!在事业创建之初,一个坚实、可靠的港湾是沈文信梦寐以求的,这些天的接触,沈文信逐渐了解陈黎,愈加觉得她就是其惟一。

    “确定了,就要勇敢追求下去!”沈文信曾经说过这句话,是否能实现,还要看这一个月的表现了。

    失神之后,沈文信无意中触碰了一尊木雕,一个八品宝箱浮现在沈文信面前,红木材质,雕刻了黄郦的图案,栩栩如生。

    “工艺品店也有古董?”抱着疑问的心情,沈文信吸收了八品的金光,拿着这尊木雕,仔细欣赏了起来。

    关公的神像,不论是青龙偃月刀还是神态都极为生动写实,可惜的是雕工犹豫了不少,雕刻的时候并不是一气呵成,应该不是大师级别的作品。

    底部的落款,让沈文信更为吃惊,朱子常!

    “这不是清末木雕大师朱子常吗?可是这尊关公的雕工和其巅峰期间相差的不是一丁点啊。”

    朱子常名正伦(一作阿伦),字子常,以字行(1876——1934年),浙省永嘉人。近现代著名黄杨木雕刻名家。

    因其技艺高超,不同凡响,时人称其为“伦仙”。出生于浙省永嘉市城西街一个清贫的画匠家庭里,五岁丧父,因家境清寒,寄养于外祖父家。在外祖父家的影响下,对造型艺术发生了兴趣。

    涉足黄杨木雕刻也是在20多岁之后的事情,前面则是主攻泥塑、雕花技艺和髹漆画。

    “应该是早年初学黄杨木雕刻的作品,这尊关公雕工粗糙点也在情理之中。”也许这尊关公神像无法与朱子常黄杨木雕的主要代表作品比较,诸如《苏东坡》、《渔翁》、《六童戏弥勒》、《三星拱寿》、《送子观音》、《黛玉葬花》、《济癫和尚》、《五子戏弥陀》、《捉迷藏》等,却也是一百多年的老物了。

    八品宝箱,至少也有十多万左右吧,而且对于木雕收藏爱好者来说,朱子常的作品可是抢手货啊!

    陈黎看到沈文信看了木雕这么久,不由得好奇道:“沈哥,这件木雕有什么名堂?你看这么久啊。”

    “没什么,一件普通的工艺品而已,老板,这个木雕多少钱?”

    “哦,那边的啊,五百一个,黄杨木的,价格高些。”

    “好的,这是五百,您拿好了。”

    ;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