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卷 未来启示 第十三节 与烈日比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容纳的范围之内,最大尺寸不能够过轰炸机停在地面时,弹舱顶部与地面地距离。也就是说。原子弹要具有实战使用价值,就必须要完成小型化工作,不然就最多只是拿来吓唬人的实验装置而已。

    原子弹的具体结构设计也很重要。不说别地。气压高度引爆装置就必须要做到足够的精确。当然,以原子弹的威力,就算引爆高度高一点。或者是低一点,对其破坏效果也没有太大地影响,而最关键的就是可靠性,绝不能因为引爆器出故障,让原子弹在投下后根本就炸不响!

    运载工作的改进问题也很关键。现在已经确定由“鹏”式轰炸机来投掷原子弹,而且设计原子弹地工程师也已经保证。肯定可以让原子弹装到轰炸机上去。问题是。轰炸机肯定要根据原子弹的外形进行改进,而且其内部结构,特别是弹舱结构也要改进。比如普通“鹏”式轰炸机的弹舱内就设有两条并排的炸弹挂架,可以挂十几枚,甚至是几十枚炸弹。而在投原子弹的时候,只需要挂一枚炸弹,而且炸弹挂架的承载能力要高得多,就得对弹舱的承力结构进行调整。飞行员的问题并不大,麻烦的是,现在科学家知道原子弹的威力有多大了,那么怎么保证投下了原子弹之后,轰炸机能够逃出爆炸杀伤范围,而不是被原子弹给干掉呢?高空投弹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这样炸弹落下的时间会更长。飞机也就有更多的时间逃出危险空域。可这仍然不够”必须要给原子弹装上减降落伞。

    投弹的精度也有要求。当时负责该项目的6航将领要求轰炸机飞行员能够在8ooo米的高度上,将炸弹投到一块篮球场大小的靶子上去。这个要求就有点过头了。说白了。原子弹那么大的威力,就算是投偏了一点,对其杀伤效果也没有什么影响吧。只是负责投掷原子弹的部队是帝国最精锐的战略航空兵飞行员,对其要求自然就高得多了。

    可以说。在相的直接命令下。各项工作的度都加快了不少,只是当时薛希岳还没有决定是否立即使用原子弹。毕竟罗云冲的战略轰炸已经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效果,“橙色作战”也已经全面拉开,只要美国出现饥荒,那么战争也会很快结束,有必要在这最后的时刻用上原子弹吗?

    科学家可没有管这么多,当时“盘古计划”的科学家利用相的支持。不但在加紧做好原子弹轰炸的准备工作,还积极的展开了另外一项研究工作。

    原子弹产生巨大威力的基本原理是重核在裂变的时候会损失质量,而质量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可是在第一次实验爆炸之后,科学家们现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裂变对核材料的利用效率相当低。当时2o公斤的铀235实际上只损失了不到1克的质量,也就是说,核材料的利用率不到两万分之一。这是核裂变的一个天生的缺陷,毕竟重核在裂变成轻核的时候,损失质量只占到了原子核质量的很小一部分。那么,有没有别的办法来提高核材料的利用效率呢?科学家们想到了另外一条途径,那就是核聚变!

    核聚变的作用原理与核裂变一样,也是利用物质的原子核在生变化的时候损失质量产生能量,只是其作用方式完全相反,核裂变是重核裂变为轻核而损失质量,而核聚变是轻核聚变为重核而损失质量。当时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证明氢院子的同位素氖与氤都会在聚变的时候释放出核能,而且其释放核能的能力是裂变的千倍以上!

    实际上,在研究原子弹的时候。科学家们就已经注意到核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要大得多,只是在经过了理论计算之后,科学家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核聚变方面的研究,原因只有一个,要使轻核聚变成重核。需要上亿度的高温,而当时是没有任何人为手段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温度的。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人工的办法实现核聚变。

    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科学家们找到了火种,通过测试,原子弹爆点的温度完全可以引核聚变。也就是在第一次核实验装置爆炸之后。

    就有科学家提出,用原子弹作为雷管,引核聚变。制造出一种威力更大的炸弹来。

    当然,要制造出氢弹(这是后来的称呼)绝不是理论计算那么简单的事情。当研究深入下去的时候。很多问题就逐渐暴露了出来。不说别的,氘与氚都是气体,而气体的密度是相当小的。而要提高密度,就要设法将氘与氚变成固体,而这就需要零下2oo多摄氏度的低温,而当时是没有办法长期保持这种低温的,因此,要制造出氢弹,在没有取得技术突破,或者是找到别的办法之前。那不比登天容易多少。

    对科学家来说,最缺的实际上还是经费的问题。“盘古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制造出原子弹,而且当时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制造出了原子弹,因此当原子弹试爆成功后,帝国就不会继续为“盘古计划”投入资金了。科学家也就没有办法继续开出威力更大的氢弹。也正是如此,当时很多科学家就借用“盘古计划”还没有正式终止的机会,开始着手进行了氢弹的研究工作。

    最主要的问题是,相当时没有决定是否使用原子弹,可以说,使用原子弹本身不止是军事问题。还是政治,外交,甚至涉及到了道义问题。如果可以不使用原子弹就击败美国的话,那么为什么要使用呢?可以说,薛希岳的犹豫也是有道理的。只是有一个问题,当时初了薛希岳之外,几乎所有参与了“盘古计划”的人员都想知道原子弹在战争中的实际威力。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封由2oo多名“盘古计划”的主要推动者联名的信件送到了薛希岳的办公桌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