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发展,两江的造船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私营造船领域,两江境内已开设了大大小小十余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造船厂。
其中,尤以东和商行旗下的两家,于1849年开办的浦江造船厂,和1872年建厂的宝山造船厂,最具实力。
这两厂在船舶建造方面成绩斐然,除了普通商用船只以外,还时常接到军方的订单。
而专为建造大型舰船而设立宝山厂,更是已经具备了,建造万吨以上级别船只的能力。
两江的官方,也拥有多家海军造船厂。
包括1866年建厂的江阴海军造船厂,1879年设立的通州海军造船厂,和1885年开办的雷州海军造船厂。
并且在琉球的那霸港,还设有一个专用的海军修造厂。
这些官办和民营的船厂,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造船、修船体系,为防卫军海军的战舰补充和维护维修,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这样到了战时,既可以对战斗中受损的战舰,快速且批量的予以修复。又能通过自造,来进行新舰的补充,维持海上战力。
以上述为基础,又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如今两江在中小型战舰的设计和建造方面,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的行列。
两江具备的这种工业实力,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吸引来其他人的目光和一些有创意的想法。
产生这样想法的人,就是北洋的李鸿章。
受到朝廷颁布的军火禁购令的影响,如今北洋海军发展的步伐,已经戛然而止。
在装备上严重依赖进口的北洋,别说是新添战舰,就连部分弹药等消耗品,都因无法自行生产而难以得到补给。
北洋自己裹足不前,却能看得到周围其他的势力,都在快速扩张。
特别是与北洋常有直接对抗的日本海军,有多艘新舰正在建造之中。数年之内其实力将剧增,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大清治下,唯一具备一定造船能力的船政,同样也因为户部的禁令,无法外购设备和物资。
这就造成了这个发展不够完整的官办船厂,暂时也无法建造先进的舰船。
就在李鸿章一筹莫展之际,身边幕僚的一个建议,提醒了他。
这项建议,源自数日前朝廷邸报中,一条关于户部向两江催款的信息。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依照1884年的《两江地方自治约章》所订,两江应自1885年起,每年岁献库银五百万两,以为供奉朝廷。
而在随后的江法战后,得胜后的两江向清廷奏销军费,达库银两千八百余万两,并提出派军入京行献俘大礼和校阅操演等要求。
已经屡次见识过两江陈兵京畿的清廷,岂敢再允其军队前来。
故而多番安抚,并免去了两江六年的岁献,以抵军费报销,“献俘礼”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到了1891年,六年之期已过,两江理应重新开始缴付岁献。
可是眼看这一大年就快要过去了,两江却始终分文未给,甚至连要给钱的迹象都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