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用了数十年的时间积蓄力量,终于在光绪二十至二十一年间的战争中,击败了大清,实现独占朝鲜。
这个成果也是他们通过这场战争,得到的最大收益。
然而,好景不长。
战后没多久日本人就发现,自己千辛万苦取得的“战利品”,却被沙俄轻而易举的窃取了。
朝鲜君民敌视日本之心由来已久,面对日本的侵略,失去大清为靠山的朝鲜高层,迅速倒向了沙俄,试图依仗其抗衡日本。
为了应对这种变化,日本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朝鲜发动了政变,控制了高宗李熙和大院君李昰应,诛杀了朝鲜的实际掌权者王妃闵氏。
这场“乙未事变”发生后,消息很快就扩散向了全世界,舆论哗然,影响极为恶劣。
日本人一时间成为野蛮、凶暴和残忍的代名词,变成了被人防范和敌视对象。
朝鲜王京的列国使领馆,也都在事件发生后加强了警备,对出现在其周边的日本人或看着像是日本人的家伙,都分外忌惮。
十分被动的日本政府,只得采取各种公开的措施,竭力补救,然而更大的恶果还是很快就到来了。
“乙未事变”发生后,沙俄方面的反应异常激烈,并且加强了在朝鲜的军事部署。
同时沙俄公使不断的劝说李熙进沙俄使馆避难,其安全也将由位于贞洞地区的各国使馆一同负责。
在其怂恿下,1896年2月李熙携王储,在沙俄武装人员的保护下进入了沙俄使馆,而且一呆就是一年,即为“俄馆播迁”。
沙俄这种“挟国王以令朝鲜”的做法,令日本和朝鲜的亲日派更加被动。
因为,自李熙入俄馆之后,加盖王印的王命就不断从俄馆中发出。
这一道道敕令的内容,无非都是对朝鲜的亲日派进行讨伐,和与沙俄进行各种“合作”。
由此,沙俄在朝鲜获得了一系列的特权,也名正言顺的得到了插足半岛事务的机遇。
在此情况下,无力对抗沙俄的日本,只能无奈的选择与其“共享”朝鲜,并签订了妥协的协定。
如此一来,沙俄仅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为后盾,就兵不血刃的取得了半个朝鲜的利益。不过他们在远东地区最大的目标,当然还是大清。
一直以来,沙俄总是希望能够与清廷订立正式的条约,以确保其既得利益得到法律上的认可,同时再攫取更多的权益。
在努力和苦等了数十年后,沙俄的机会终于来了。
1896年5月,已经即位一年多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按照帝国的传统在莫斯科举行加冕典礼,以完成真正意义的登基。
这种盛典,列国都会派来重量级代表前来祝贺和观礼。大清也不例外,派出了庆亲王奕匡,和已经失去北洋大臣之位回调中枢的李鸿章。
沙俄对于大清的重臣来访,十分重视,并将这视为是一次实现对大清外交突破的良机。
而清廷这边,也是怀有着类似的想法。
此时的满清朝廷,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