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后改6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什么好。不过,蛋糕是何物?

    “我们在西北没有头绪,沈相在京城可不会没有头绪。”她忽而话锋一转,“无论是谁在博弈,是沈党,王党,抑或是张党,更或是......”

    她突然顿了顿,“他们至少比我们清楚下手的人是谁。”

    “如今我在沈相公的人这里住,沈相公为了保住这场博弈不输,定然会好好保护我。”

    她一笑,落子:“我赢了。”

    棋盘上黑子五子连珠。四语垂头丧气地抱着脑袋仔仔细细地盯着棋盘思考方才哪一步落错了。没一会儿,就又兴致冲冲:“再来!再来!”

    管家在一旁候着,心里五味杂陈。多么机敏的孩子啊!如果将军不死该是多么欣慰。她不仅敢想,而且能想到。比起他们,那些手眼通天的大人物显然更知道个中缘由。

    无论是谁想动手,他们如今在沈相的人家里住着,如果出了事,沈相不会背这个黑锅。

    更何况大周的陛下可是最仁厚的。顾淮死了,遗孤还被追杀,先前陛下可能顾及军心不发作,尘埃落定的时候必然要严查。

    既然严查,那么他们就暂时安全了。

    ......

    房间里的对话被人一字不漏地报给了章辽。

    “太奸诈了!太奸诈了!”章辽听完忍不住捂着胸口低呼,“我的个乖乖!怪不得顾淮在西北打了十几年仗没输过,合着女儿就这么会算计,当爹的脑子里不知道还有多少阴谋诡计呢!”说着说着突然想起来顾瑜还在他家,连忙起身摆手:“快赶走!快赶走!”

    副将伸手拦住:“都尉万万不可!”

    章辽斜眼看他:“什么不可!什么不可!蒋副将她还那么小就一肚子计谋了,你算不过她的,让她走!让她走!”

    副将扶额,劝说道:“她若是被赶走,必然记恨都尉。她又是功臣之后,传出去有碍都尉声名。”

    章辽想了想,愁眉苦脸:“那怎么办?我们斗不过她啊!”

    “我们不必和她斗啊。”副将劝慰道,“她既然小小年纪就这么能谋划,我们就和她合作,就像开始想的一样。”

    “利用她吗?肯定会被她看穿的!”章辽忧心忡忡。

    你一个领军之将这么怕一个孩子是不是不太好?

    副将又想扶额了。

    “所以我们要以诚相待。”副将耐下心谆谆善诱:“顾娘子如此聪明,如果成为敌人必然成为大敌……”

    是啊是啊!章都尉点头。

    “所以我们要和她成为同一阵营。”

    同一阵营?陇右军能收编到右安军来?章辽眼前一亮。

    “那怎么做?”章辽眼神亮亮。

    “让麟哥儿和她议亲。”副将眼神亮亮。

    书房里传来砚台掷地的声音,门口的兵丁对望了一眼,然后忍不住向内看去——发生了什么?

    “了不得了!蒋副将你失心疯了!”章辽抬手就打。

    “都尉饶命!都尉饶命!”副将一边避开一边求饶。

    “饶命?你还敢算计我儿!”章辽脸色通红,“你可真敢啊!麟哥儿才六岁呢!我四十年来就这么一个儿子!”

    “你还给送给顾淮的女儿了?你可真敢啊!”

    “都尉!都尉!咱家的是儿子呢!”副将提醒道,“要说议亲也是顾家的女儿进咱们家。”

    顾家的女儿进章家?章辽想象了一下画面,“那也不成!顾淮已经死了,娶他女儿有什么用!”

    章辽越想越生气:“蒋副将,我章辽是粗人一个,但我也不傻啊,那小儿有什么?”

    “有陇右军,有孙长青的把柄。”副将说道。

    章辽仔细一品:“陇右军就算了,又不是顾家的私兵。孙长青的把柄……”

    孙长青的把柄确实很诱人啊。能查到孙长青害顾淮的证据,他章辽就可以做西北的大将军了。

    不对,章辽反应了过来:“她那么奸诈,怎么可能为我们所用?”

    “她算计我们,是因为她是顾家的人,我们是章家的人。为自己谋算天经地义。”副将谆谆善诱,“如果和章家结了亲,那她就是章家的人!”

    人总是要为自己多谋划一点儿吧?

    “那......那可以安排别人啊,四房的宸哥儿今年可十三了。”他的麟哥儿才六岁呢!

    “四房如今门庭太小,就算是将军遗孤他们也够不着。”副将说道,“何况他们和老太爷远在京城,远亲不如近邻。”

    这算哪门子的远亲不如近邻!章辽气笑了。不过说的也是,他常年在西北,不如四房的和老太爷亲近,人总是要为自己多谋划一点吧?

    “她如今无亲无族没有依靠,和我们也陌生,那我们就要给她家宅可依。”副将眼神亮亮,“让麟哥儿和她议亲,让她看到我们的诚意。给她家族可靠,给她后路无忧。”

    “她既然精于算计,必然会同意,而她的算计也能为我们所用,好过她日后算计我们。”

    副将见章辽眼神闪闪,知道事情成了。

    果然,章辽下了决定,喃喃自语:“麟儿,为了章家的前途,只能让你舍身饲虎了……”

    副将哭笑不得。

    翌日顾瑜刚醒,就有人敲了敲门。管家忧心劳累了几天倒头大睡,没有察觉有章家的人到访。

    昨日的对话顾瑜并没有避着人,所以章家的人会知道她一点儿也不意外。知道了又如何?能赶她出去吗?他们敢吗?

    但是顾瑜也没想到章家居然动了这个心思。

    “议亲?”顾瑜疑惑地看了看章辽又看了看副将。

    为了表达诚意章辽亲自来了,但是事情主要还是副将在说。

    “娘子,什么是议亲?”四语有些好奇。

    “议亲就是......”顾瑜刚准备给四语解释一下。

    “咳咳!”副将故意两声咳嗽,打断了顾瑜的话茬。

    不回答问题,反而跟一个小丫鬟解释什么是议亲,她是在扯开话题吧?

    顾瑜和四语看向他。

    “顾娘子以为如何?”副将逼问道,虽然对面的女童身份特殊,但别忘了她到底是在章家。

    “我以为?”顾瑜似乎是没听懂,“我以为很好啊。”

    果然,这小儿很识时务。

    “只是不知你家十三郎君今年多大了?”顾瑜似笑非笑地说道。

    “六岁......”章辽喃喃回答,但看见顾瑜的笑瞬间羞恼。

    她......她故意的!她本来就知道麟哥儿的年岁!太奸诈了!

    “顾娘子,虽然十三郎君只有六岁,但他可是章家大房的嫡子。”副将并不在意,他要的是结果,结果没出现之前只要不被顾瑜带偏,他就要问到底。

    “和章家议亲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顾娘子是聪明人,应该知道审时度势。”

    说罢,副将笃定地看着顾瑜。

    顾瑜哈哈大笑,“好啊,那我考虑一下。”

    这话骗骗章辽还可以,对于早有准备的副将来说并没有被绕进去。说考虑却不说时间,潜台词就是为了拖延。

    “那顾娘子什么时候可以给我们答复?”副将追问道。

    “结亲不是结仇,何况不说你们家十三郎君才六岁,我也才九岁,这事我现在可给不了答复。”顾瑜不慌不忙打着机锋,顺便提醒了一下副将来的目的。

    “顾娘子,你既然来了章家想必是怀疑你叔叔孙长青害死了你父亲,如果你不和章家联手,凭你自己怎么抓到孙长青的把柄为父报仇呢?”这女童比他想象的还要油滑,但副将有信心可以说服她。

    顾瑜佯作慌张地摆摆手:“孙将军是家父的结义兄弟,怎么会害家父?”

    骗鬼呢!孙长青可靠你会来章家?

    副将显然不信。

    “我只是相信章都尉这里更安全。”顾瑜面带愁容,“毕竟沈相公也不想功臣遗孤在他的人手下出事吧?”

    “那……你凭什么来我家借住!”章辽愤愤。

    “凭我阿耶曾是整个西北的大将军?”顾瑜笑道,眼底却沉沉。

    这可真是个好理由。章辽和副将一时之间想不到话来驳她,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油滑又奸诈的顾娘子气走了章辽和他的副将,等了一早上也没有等到人来赶她出去,于是想好的再应对的话也没有发挥出来。

    她不禁心里有些遗憾。

    过午的时候还没有人来传饭,院里的婢女也被撤走,只有几个护卫守在外院门口。

    管家醒来时已经是未时初了,进门的时候四语正抱着毛笔写字,并不见顾瑜。

    “娘子呢?”管家抓着门框惊慌问道。

    “去街上玩了。”四语头也没抬答道。

    在别人家作客还四处跑是不是不太好?管家皱了皱眉,然后发现院里伺候的婢女都不见了。

    “院里的人呢?”

    四语抬起头:“他们呀,被章都尉叫走了,给我们甩脸子呢。”

    “甩脸子?”管家不解。

    “是呢。今天他们还来找娘子议亲,娘子拒绝了,他们就把婢女撤走了。”四语撇撇嘴,她年纪小但也知道议亲是怎么回事,她好心打岔将此事翻过那个副将还呵断了她。看,如今撕破脸了吧。

    议亲?管家一瞬之间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怎么就说到了议亲?章家为什么趁他休息单独找娘子议亲?无事献殷勤必定是别有所图!管家刚放下的心又提吊起来。

    管家迈步向院外走:“我去找章都尉,你乖乖在这里。”

    四语摇摇头:“院子的侍卫不让我们出去的。我爬不上墙,所以只好在屋子里写字了。”

    不让出去?那这是......被监禁起来了?

    不过爬墙......娘子以前在将军府也会这样出去玩吗?那时候他没有天天守在顾瑜身边,所以不太清楚。管家走神。

    “古伯你要是饿了的话席上有娘子从厨房拿的糕点,你可以吃哦。”四语低下头继续练字。

    从厨房“拿”的糕点?管家看了看地上的矮桌,上边放着一个油纸包,里边应该就是四语说的糕点。

    连吃食都给停了,看来这一来就与章家交恶了啊......

    管家忧心忡忡,期望顾瑜快点回来。

    扛着草签的顾瑜正在走街串巷佯装叫卖。市井之间往往能透出很多消息——当然,只是明面上的消息。真正的隐秘就算知道了也不敢在街头乱说的。

    就好比,顾府的人已经遣散开了,但是离得不远的寿城一点风吹草动都没有听到。就算有官员或者知情的人,也不敢大肆宣扬。生活在边关的百姓深知八卦都是次要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顾瑜上街要听的也不是什么秘辛,她要听的是朝廷愿意摆出来的答案。

    此时距西凉王被杀已经又过去了十几日,民众们已经欢喜过了趋于平静,随着天使带来的圣旨,也知道了杀了西凉王的孙长青被封为了定远将军——当然,西凉王投降的事被朝廷掩盖了下去。

    于是寿城里的话题便是绕着孙将军展开了。

    “是顾将军的结义兄弟,有十四个呢!”有年轻人说道。

    “瞎说,明明是六个!”一个吃茶的老者驳道。

    “你才瞎说,明明有人称孙将军十四郎君……”年轻人鄙夷地看着老者。

    “那是孙家的排行你这个愣头青!”老者不满道。

    “孙家?哪个孙家?顾将军的结义兄弟不都是藉藉无名的孤儿吗?”不仅年轻人疑惑,茶馆里其他人也竖起耳朵听过来。

    “先帝时的蜀州孙家,后来因为吐谷浑战乱被杀害了……”

    先帝时大周刚建朝,四方动乱,各地纷争,很多世家子弟都失去了族中的亲人,更倒霉的被灭了族。因此很多世家孤子后来都加入了军营。

    “之前和顾将军一起打过后梁的,不过一直以来都默默无闻......”

    “......其实孙将军也很厉害的,只是以前顾将军风头太盛......”

    “我侄子的姑姑的男人曾经在六安军打仗,六安军你们知道吧,就是孙将军以前统率的。”

    “听他说当初如果不是顾将军先一步砍了梁王的脑袋顾将军也成不了将军呢......”

    “……”

    民众的爱戴总是如此真诚又虚伪。吹捧一个死人当然不如吹捧一个活人。

    顾瑜津津有味地听着,内心毫无波澜。在她梦里的地方似乎有句话叫“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人总会有别人的角度。

    茶楼里人声鼎沸议论不绝,有人却慢慢地走近了她:“小姑娘,你这糖葫芦怎么卖?”

    依靠在茶楼柱子上的顾瑜站直了身子:“两个钱一串。”

    然后抬头打量了一眼来人。年纪曰十六七,白白净净,样貌端正,体长七尺有余;穿着很是富贵,料子是边关没见过的,上边的绣样也很精巧,不过只是些普通的花,腰间配的珠玉也不合制宜。通派富贵但不是文士,看来是商人。

    “你这有几个?我全都要了。”商人张津说道。

    嚯……

    “很多呢,你吃的完吗?”顾瑜仰头问。

    “我家孩子多。”张津一本正经回答道。

    顾瑜又上下打量了一遍张津:“那你很厉害啊!”

    厉害?

    不待张津疑惑顾瑜为什么说他厉害,顾瑜已经又开口了:“一共十七串,三十四个钱。”

    算的这么快啊!张津心中暗念。

    方才他只是看一个小姑娘扛着这么多糖葫芦,打扮又贫苦,一时之间起了善念,没想到这小姑娘居然还略通算数。

    “你读过书?”张津不免起了好奇。

    “算是吧。”顾瑜将草签侧着拿,准备给他取糖葫芦,还没拿下来又看了看他,建议道:“要不你再加五个钱个钱,这个草签子也给你。”

    张津错愕,然后哈哈大笑,果然掏出钱袋数了三十九枚铜钱出来。

    “你家里人呢?怎么放你一个孩子在这里谋生?”张津随口问道。

    “死了。”顾瑜回答。

    果然是个可怜的孩子啊……张津心想。

    “小姑娘,那你愿不愿意跟我走?”张津一脸真诚。

    顾瑜又打量了商人一遍。心道:怪哉,这个人还真是冲她来的?

    见顾瑜一脸戒备,张津又开口:“是这样的。我是万盛票号的主事之一,平时需要手下的人记账算账什么的。刚才我看你算东西挺快,如果找人教一下或许可以谋生,可比卖糖葫芦挣钱多了。”

    居然是个善人?顾瑜有些诧异。原来这年头还是有好人的。

    可惜顾瑜并不是善人眼中穷苦人家的孩子,摇了摇头从张津手中抓过铜板并将糖葫芦签子给了他。

    “多谢善人了。”顾瑜想了想还是施礼说道,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张津举着签子,心想这个东西还挺重的,这个小姑娘看来力气很大啊。

    对于顾瑜的回答张津并不意外,他也只是方才突然心血来潮提出的,小姑娘看上去戒备心很重,拒绝也是理所当然。

    看来好人好事也不是这么容易做的。张津叹了口气。

    “三郎君!三郎君!”一个小厮跌跌撞撞跑进门。

    张津伸手扶住了他,“你倒是慢点啊,元宝。”

    小厮气喘吁吁地站直,看见张津另一只手里的草签:“咦?三郎君你怎么买了这个?”

    这次出来陇右道是来查账的,一路上三郎君都没有买东西,今天来茶楼休憩片刻就要启程回海州了,这个时候怎么买了这么多糖葫芦?

    张津笑道:“给你吃的。”

    小厮撇撇嘴:“我可不吃这个,我都长大了。”

    张津笑笑,不再牵扯糖葫芦的话题:“好了,说说陇右的账如何了。”

    万盛钱庄陇右的分部没有开在曾被顾淮镇守的鄯州城而是附近的寿城,因为鄯州城实在离前线太近了。

    只有一个张家远房分支的主事在这里管账。

    陇右的账一直简单明了,和西凉打仗打成这个样子也不能互市;吐谷浑呢,在西凉之前已经被打得抱头鼠窜了,每年还要上贡岁币;至于西方诸国的商人,都要从西凉过,所以也截断了。

    不过西凉已经被灭国,想来几年内应该会通商道。张津的思绪越来越远。

    “三郎君?三郎君!”小厮摇了摇明显心不在焉的张津,“你有没有听啊?”

    张津回过神轻轻拍了一下小厮的脑袋:“方才走神了,你再说一遍把。”

    小厮气呼呼地说道:“张曜说账目已经整理好了,郎君可以去核对了。”

    张津把草签子递给小厮抬脚迈步,小厮别扭地接过跟上,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草签子上的糖葫芦。

    其实他才十三岁呢,还是可以吃糖葫芦的......吧?

    张津被请进万盛钱庄内堂。这是他第一次出门查账,只带了一名小厮。

    主事张曜也略略打量了一眼来人。

    张竹清,张家二房的庶子,在家中行三,小时候资质平平性格又怯懦,本是不够格管事的。但是据说张三郎八岁那年和府里的少爷打闹,失足跌进了湖里,救上来之后性情大变,对经商之道也颇有见解,小小年纪就能给张老太爷出谋划策,因此留在身边。

    能得老太爷提点,即使是庶子也没有人再敢小看他。

    张曜堆出笑容,请张津上座,然后婢女捧来茶。

    “三郎君先吃茶吧,虽然比不得海州,但是西北的茶别有一番滋味。”张曜亲手将茶盏从托盘上拿出奉上。

    张津果真端起茶盏,杯子里是黄褐色的茶汤,加了核桃肉和地根。

    他抿了一口,称赞道:“茶香很浓烈。”

    张曜笑道:“正是呢,此茶‘腑脏墨’,是西北独有的,喝一口余香回味一日呢!”

    张津放下茶盏,真诚地叹了一句:“好茶。”

    吃过茶走过形式,便要开始查账了,张曜对手下使了个颜色,有账房捧着厚厚的账薄来。

    “这是今年的账册,请三郎君查验核对。”张曜恭敬地说道,但是看张津此次并没有带自己的账房,莫不是要亲自核算?

    “崇文十三年的账册请一并交上来吧。”张津说道。

    张曜没有迟疑,吩咐了下去。

    崇文十三年的账册不一会儿也取了过来,不仅如此,近十年的账册都被取了过来。

    “请三郎君核查。”张曜面上依旧是恭敬地说道。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次来查账不仅是他查他们,也是见识一下彼此的手段。有没有本事不是靠听人说,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做事。既然他怀疑,那他就敢明明白白把东西摆出来。

    内堂便成为张津的书房,这几日不得有人员走动,张津吃喝在此,有事会吩咐小厮。

    “都做周密了吗?”退出来的张曜扯过一个老账房附耳问道。

    “主事放心,账目都是再三核查过的。”老账房低声回答,“再说二老爷去年来查账也没有查出什么问题,换了儿子来也是一样。”

    那倒是,老子都查不出来的儿子还能查出来吗?

    ......

    在街上买了些吃食打包回去的顾瑜灵巧地爬上章府后院墙,章家的护卫日常不巡查,偷跑这种事比在将军府简单不少。当然,在将军府她可以正大光明地出入,但那样就练不了身手。

    好的身手还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是日常的“练习”,之前她就会死在刺客的匕首下。

    顾瑜为自己偷跑出去找了个充足的借口。

    她们被安置的花月院在章府稍微中心一点的位置,顾瑜游刃有余绕过府中护卫的视线,不一会儿就回到了花月院爬上墙头,然后在章夫人和一众下人面前愣住。

    章夫人:“......”

    一众下人:“......”

    面面相觑片刻,顾瑜镇静自若地跳下了墙头,四语接过她手中的小包裹,小声提醒:“是章家的大夫人,来找茬的。”

    顾瑜心中有了数,见章夫人要开口,先一步说道:“有什么话屋里说吧,我出去玩了一天有些累了。”

    说罢抬脚就往屋子里走去了。

    这什么孩子!一打照面就被气到的章夫人攥紧了手中的锦帕。冷哼一声跟着走进屋子。她倒要看看,这个不要脸的小姑娘还能做出什么事!

    “顾三娘,我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我们开门见山明人不说暗话,我是绝对不会同意你和麟哥儿议亲的。”章夫人端坐在堂上的位置,面前的几案上是婢女奉上的茶。

    章麟是章家族中小辈里第十三个孩子——章辽的弟弟们早就生了儿子,只有章辽,三十四岁才喜得男婴,所以取了个贵重的名字:麟哥儿。

    虽然章麟是庶出,但是鉴于章家大房差点断了香火,章麟在章府的待遇堪称章家的小祖宗,府里的姐姐们和父母小娘们都很宠着他。

    顾瑜似乎没听懂:“什么?”

    这是什么新的套路吗?顾瑜愣愣。

    章夫人看在眼里,心里冷笑:惯会装傻充愣,不知道使得什么手段说服老爷收留了她,居然还打起了麟哥儿的主意。老爷这个人就是性子直,容易被骗。不过蒋副将怎么也不拦着......

    “你不用装傻,是你和大老爷说要和麟哥儿议亲的吧?我们好心收留你,你居然图谋我的儿!”章夫人一边说一边愤愤。

    消息是她从下人嘴里听到的,麟哥儿议亲可是家里的大事,这种事居然不过她的面!她如今可还是章家的主母呢!当她死了不成!

    “我不想和你们家十三郎议亲。”顾瑜真诚地说道。

    “骗鬼呢!”章夫人不客气地呵断,“你既然执迷不悟就不要怪我手下不留情了!”

    顾瑜无语。

    “把她们关到柴房里去!”

    “大夫人且慢。我家娘子确实不想与你家十三郎君议亲。”见屋子里气氛逐渐剑拔弩张,一直候在一旁的管家不得不开口。

    大夫人打量了他一眼,满是不屑。此人据说是顾家的管家。顾淮在时他还勉强算个人物,顾淮如今已经死了,那他就连章家的下人都不如。

    “顾三娘,素闻你聪慧过人,自是知道强扭的瓜不甜。我也不是不体谅你如今孤寡无依。借住可以,但是你终究不是我章家人,也成为不了我章家人。你要是执意留在府里,就去写了奴契。我念你是顾淮的后人留你在府里做工。只是与麟哥儿议亲之事,想都不要想!”章夫人端着架子说道,觉得自己已经仁至义尽。

    这是羞辱!管家怒目,作势要动手。

    顾瑜扬手拦住了他。

    “章夫人可以去问章都尉。我确实不想与你家十三郎议亲。是你家章都尉想把儿子嫁给我,我已经回绝了。”

    章夫人看着面前的女童,她话里的讥讽明明白白,女童不会听不出来,但是女童神情平静真诚,并无半点羞恼......

    难道她说的才是真的?

    章夫人想着,身上骤然出了一身冷汗。

    又被余氏哄骗了!章夫人夺门而出,跟着的下人面面相觑然后疾步跟上。

    这叫什么事!管家看着冲冲而来又匆匆离去的章家人,心里念叨:章家的人这是干什么呢?唱戏呢?

    不过既然章夫人不愿意,那这就好办了。三人想到。

    原来议亲的事章辽并没有告诉家里吗?

    看来章辽是急了。

    看着顾瑜认真凝重的神情,古伯终于答应将自己知道的和盘托出。

    “其实我也没有比别人多知道多少,我说是你阿耶的管家,实际上就是你阿耶可怜我,给我找了个事情做而已。”古伯略带羞愧地说道。

    这话不是作假,虽然和古伯亲近,但顾瑜也不得不承认古伯虽然忠心,但是无论身手还是智谋都只是普通人的水平。

    “以前在北地的时候,我就听过你阿耶的名字。那时他还是个兵丁。”古伯的神情带着几分追忆。

    “那时候大周刚建朝,还是先帝的时候,大周四境列强割据,于是先帝广征兵丁……那时候我听人说有一个举人老爷投笔从戎,还笑读书人真是一腔热血……后来才知道,那是你阿耶……”

    “你阿耶很厉害,十几岁就中了举,虽然这对京城的大人物们来说不算什么,但在普通人眼里就是神仙一般的人儿……”

    “但是后来没人提起此事了……因为你阿耶打仗的本领,比他作文的本领还高……”

    “当时啊,还是宁王的太子就跟先帝举荐了你阿耶……”

    “兵营里的人们都说是你阿耶运气好。其实我知道,你阿耶比太多人聪明……他不是在打仗,他好像知道敌人的一举一动……怎么说呢,你阿耶有很多兵书,每一本都被翻来覆去地翻……他说那些打仗的技巧都是从书里得来的……所以说他打仗的时候只有捷报鲜少败绩……”

    古伯顿了顿,补充了一句:“所以说,读书人真的了不得。”

    有功夫的读书人更了不得吧。顾瑜心想。

    “后来宁王当了太子,更是大力举荐你阿耶,当时都以为你阿耶投靠了宁王呢……”

    “但是没多久文王殿下……就是如今的圣人,也举荐你阿耶,而且在先帝面前大肆赞扬,又宣扬了一番你阿耶曾中过举的事……”

    “所以你阿耶最后能做到西北的大将军,有自己的本事,也是两位殿下的赏识。”

    “圣人当时为何也举荐我阿耶呢?有太子的举荐,他说话只能算锦上添花呀?”顾瑜问道。

    古伯挠挠头:“娘子说的我也不懂,只是圣人当时名声也不小。圣人在潜邸时就颇有善名,手下也有很多人追随,圣人手下的将官在西北和西凉也打了很久,虽然没有大胜,但是也没有败退过。”

    “而且两位殿下是一母同胞,如果不是……”古伯突然顿住。

    如果不是?顾瑜的心揪了起来。

    “古伯,你放心说。”

    古伯看了看四周,然后弯腰在顾瑜耳边低语:“当时圣人名声大噪,远胜先太子,也有人说了些大逆不道的话……先太子在宣武门设伏杀害圣人,岂料圣人有天佑……先太子被右骁卫统领一剑穿喉……圣人也因而成为如今的圣人……”

    “……”

    顾瑜无话可说,但是心里已经波涛汹涌:这其中要是没有古怪,那才真是见了鬼了……

    “诶?不对啊……”顾瑜忽而想起一件事,忍不住问道:“既然宁王当时要杀了圣人,为何圣人还将东阳郡王养在身边?”

    照理说不该也杀了才是?

    古伯大骇:“我的娘子,这种不仁不义的事岂是人能做得出来的!当今圣人最是仁善!”

    顾瑜吓得拍了拍胸口,那你也不要突然在我耳边大吼啊……

    “宁王再有杀意,也是圣人的长兄,圣人不得已而为之,已是心痛,何况当时东阳郡王年幼,圣人有言祸不及妻儿,因而不仅没有干劲杀绝,还将东阳郡王养在身边。”

    当然这其中又收获了好名。

    不过古伯的话里到底还是让顾瑜听出了些猫腻……这个东阳郡王,该不会以为宁王的死和她阿耶有关吧?

    顾瑜叹了口气,说道:“我知道了。”

    “娘子,这件事是不是很难办?”古伯忧心问道。

    毕竟再怎么说东阳郡王也是圣人的亲侄子,无论为了名声还是亲情,这件事都会被严惩。

    “难办倒不难办。”顾瑜摇摇头,圣人在宫中没有拿下她,可见对她的处置也有所顾虑。

    “他有阿耶,我也有啊。”说着说着,顾瑜居然笑了。

    东阳郡王有血缘关系不能怠慢,但她也是功臣遗孤,何况孙长青在西北还掌握着军权。严惩倒不至于,但是处罚肯定是免不了了,至于轻重……

    “端看他在宫里能不能醒过来了。”顾瑜说道。

    古伯不解:难道还能醒不过来吗?

    蓬莱阁被戒严了,其他各宫倒是一切如旧。

    “按理说这么大的日子,各国使节都在,应当严惩才对,但是圣人立马就把人放回家了……”有宫女忍不住小声嘀咕道。

    “因为圣人要查清此事。”她旁边的宫女也小声接道。

    “圣人不信是平西郡主推的郡王?”第一个小宫女问道。

    “当然了。别忘了,平西郡主才九岁。”

    九岁的女童能有那么大的力气推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吗?

    这话放出去谁会相信呢?

    殿外的宫女们小声议论纷纷,殿内却安静异常。

    精雕玉琢的少年躺在卧榻上,十几个太医围在屋子里忙忙碌碌,除此之外皇帝和皇后也在殿内等消息,贤妃和丽妃已经被送回各自宫里。

    “回禀陛下,东阳郡王胸腔中的水已经按压排出来了,但还是神魂不在……”一个太医小心翼翼地说道。

    皇帝皱着眉看着昏迷的东阳郡王,过了年就十五岁了,容貌也越来越像他那个阿兄,愈发熟悉也愈发陌生……

    或许让他就这样死了也挺好的……说不定可以借此事敲打孙长青……皇帝心中闪过了一个念头,但是也仅仅是一个念头,很快就被自己否决了。

    这件事必须压下去,今天的宴席上各国使节太多了,这件事此时不宜被闹大,闹大了之后于大周不利。

    “尽心救治,一定要把东阳救醒!”皇帝严肃说道。

    皇后也在一旁附和道:“无论用什么办法,东阳郡王不能出事。”

    太医心领神会退下。

    皇帝看了一眼皇后,没有说话,只是叹息一声,略有些失落。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