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慢条斯理的吃完了饭,才将其中的故事分说清楚。
农学士徐贞明是个倒霉蛋,他在浙江垦荒,便得罪了人,他垦荒收拢流民,谁还做佃户?谁还给大善人们耕田?没人耕田,难道让大善人们自己耕田不成?
大善人们纠集在一起,找到了翰林院翰林修撰范应期。
范应期是浙江人,嘉靖三十一年交纳了不少的择校费,捐输粮食入了国子监,终于到了嘉靖四十四年独占鳌头,获得了头名状元。
徐贞明到浙江山阴开垦荒田,这遮奢户们便找到了范应期,让范应期想想办法,范应期本就是浙江豪强,家中良田半县之地,一听说这徐贞明居然如此鱼肉缙绅,便找了言官上奏弹劾徐贞明鱼肉缙绅。
海瑞被弹劾致仕的罪名也是鱼肉缙绅,缙绅那可是享有司法、税赋特权的豪奢户,鱼肉缙绅这个罪名把海瑞给斗倒了,自然也能把徐贞明给斗倒。
徐贞明这才从浙江回京,尝试投靠谁的门下,谋求起复。
范应期弹劾徐贞明的时候,朝中高拱、陈洪,张居正、冯保两方正斗的如火如荼,正在进行决战,斗的你来我往,这奏疏按照既定流程已经批了下去。
等到张居正当国,执掌内阁之后,才清楚了徐贞明到底做了什么。
这小皇帝要锄大地,张居正立刻想到了此人,并且举荐。
李太后稍微停顿,斟酌了一番才开口说道:“这状元郎范应期,是晋党的人,元辅提举徐贞明,未尝没有打压晋党的意图。”
这些个腌臜事,李太后本不想多说,但是小皇帝终究是要亲政,直面这些风风雨雨。
“范应期是晋党的人?”朱翊钧觉得有些奇怪,这范应期不是浙江人吗?他怎么变成了晋党?
李太后笑着说道:“范应期是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那年的会试主考是高拱,而张四维是同考官。”
座师。
首鼠两端张四维,王崇古的外甥,杨博致仕之后,即将履任晋党党魁,作为嘉靖四十四年会试的座主之一,范应期这个状元郎,自然要投靠到张四维的名下。
张居正举荐徐贞明,自然是看在徐贞明擅长垦田耕种水利之事,大明真正研究农学的有几个?张居正扒拉了半天,也就找到这么一个人,顺带手的打压一下晋党的士气。
“朝中这些个大臣们,无论是他们拜了谁为座主,都是他们内斗,皇儿稳坐钓鱼台,看着他们斗的你死我活,斗出个结果,便下印便是。”李太后说起了自己的经验之谈。
这是另外一种活法,不争不斗,坐山观虎斗。
坐山观虎斗吗?
朱翊钧清楚的知道,这样做,只能让大明的国朝制度顺利运行,但是想要再兴,绝无可能。
嘉靖、隆庆以来的处置方法,不算好用,但绝对能用。
朱翊钧似乎是颇为认可的点头说道:“孩儿知道了,孩儿把今天种地心得梳理一遍,尤其是徐学士送了不少注解过的农书来,孩儿去看看。”
“早些睡觉,这讲筵辛苦、习武辛苦、种地更是辛苦。”李太后还是心疼孩子,面前的孩子是大明皇帝,但是他才十岁。
朱翊钧回到了自己的寝宫内殿,坐到了长案上,开始读《马一龙农说》,短短的六千字,徐贞明批注了两万余字,事无巨细,这给朱翊钧读这本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而他将其中关于耕犁和藏种单独挑选了出来,用铅笔进行白话文翻译,这一忙活,一直到太后遣宫女来催促休息,朱翊钧才熄了灯,躺在床上,将自己今日之事,反复想了几遍,确定没有什么遗漏,才心满意足的睡去。
清晨的朝阳将金色的光芒洒在了皇宫之中,充实的一天又开始了。
而这一次,关于戚继光进京领赏之事,廷议充满了火药味,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战,好不热闹,不过这都跟月台子上认真读书的朱翊钧没有多大的关系,他在认真学习。
偶尔听两句,才知道戚继光为何不能封爵,甚至连进京领个赏都如此的艰难。
朝中将戚继光视为缀疣,意为赘疣,即多余无用之物。
而且这还不是一家一人之观点,甚至在朝堂上是大多数人的看法,而且这种观点,不仅仅是文官,还有武勋。
甚至是戚继光麾下的义乌兵,是如此认为。
自从隆庆和议、俺答封贡之后,北虏不再南下,就是有小股的流寇,给点银钱也就打发了,而练兵的戚继光,还有何用?
戚继光调任蓟辽任总兵官,前后三镇之地归其约束管辖,麾下十余万人,靡费极重,结果却是大功没有,小功不断,这要是每次都大肆恩赏,其他将领岂不是要心生怨言?
修文以柔远人,方为天下九经。
修文以柔远人,刚刚获得了大成功,俺答封贡就是铁证!
修文以柔远人,一来节省朝廷开支;二来没有悍勇武夫犯上作乱;三来兴文匽武修仁德;四来可以借着修城墙御敌来做账。
从嘉靖三十五年到嘉靖四十五年,大明和俺答汗打了十多年,死了十多个总兵官,每年上百万银下去,依旧没打赢,这是耻辱。
但是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