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赵俊生连续不断的接到西线传来的消息,先是朱贵率军攻入南郡,接着又收到了朱贵击败南郡宋军,再接着朱贵大军兵不血刃拿下江陵城和南郡全部,随后又收到宋军主帅萧思话率军连夜南撤,放弃夷陵道、猇亭,一直撤到了巴陵。
“陛下,刚刚收到最新消息,宋军西线主帅萧思话率军撤到巴陵之后迅速组织军民在洞庭湖、巴陵及长江一线修建岸防工事,在一些水道上布置水下障碍,企图以洞庭湖和长江天险阻挡我军过江!”
林敬辉的报告让赵俊生起身走到了地图面前。
西线乾军没有水师,现在建造水寨、训练水师也来不及,只能缓缓图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线鲁爽大军要打过洞庭湖和长江杀到巴陵城的想法基本上不太现实,所以西线攻击势头基本上是到此为止了。
既然不能再进一步,那么就要考虑驻防的问题,为了防止宋军再从洞庭湖和长江南岸打到北岸,乾军必须要在北岸关键为止修建岸防工事,在一些险要地带要修建关隘。
赵俊生考虑了一下,很快就有了决定。
“传旨给高旭,封他为荆州都督、南郡太守,让他放下手头的事务赶往江陵,接管西线军务,从鲁爽大军中挑选两万精锐留下驻防,加强洞庭湖、长江北岸防线,防止宋军反攻,其余兵将从何处调来就返回何处归建。
“传旨给东方辰、鲁爽等人,文臣们可先行返回长安,鲁爽留下布防、组织军民修筑岸防和关隘工事,待高旭到来再与他进行交割,鲁爽自行返回汉中坐镇!”
南朝方面也很快得到了乾国方面的最新动态,高旭从长安尚书右仆射的职位上直接调任荆州都督、南郡太守,这明显就说明了乾国对于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以北广大地区的志在必得,要不然也不会派高旭这个开国大将前往江陵坐镇。
南朝皇帝刘骏在于朝臣们进行了分析之后,只能忍痛暂且放弃长江中上游以北地区,全面退守江南,于是下令萧思话在组织军民修建防御工事之后留下足够的兵力布防,再把其他军队遣返原籍。
宋国如此做也是迫不得已,大军在外每天消耗的粮草辎重是一个海量的数字,现在宋国经济不景气,各地流民造反还没有彻底平息,民生艰难,赋税也收不上来,国库已经空得能饿死老鼠,在这样的情况下再部署重兵在巴陵一带,一方面是没有必要,另一方面是实在负担不起了。
萧思话随后被调回建康复命,位于巴陵的江南防线由臧质接手,臧质遂迅速从建康赶往巴陵上任。
西线宋军与乾军对峙期间,宋军大将萧承之病逝,萧承之是萧思话的族兄,萧思话上书皇帝说萧承之这些年为皇帝和朝廷鞠躬尽瘁,忠心不二,劳苦功高,朝廷应当对其予以追封,并对其子嗣多加封赏。
于是萧承之的三个儿子都在萧承之死后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随后位于洞庭湖的宋军水师被抽调一半秘密前往夏口,由萧斌节制。
尽管南朝方面对于抽调一半的洞庭湖水师前往夏口的事情封锁了消息,但乾国的黑衣卫真的不是吃素的,在发现洞庭湖的宋军水师战船少了一半之后迅速上报,推测可能已经调往了夏口。
黑衣卫迅速展开调查,消息传到长江北岸各沿岸城镇的黑衣卫秘密卫所,黑卫衣在赤壁一带发现了消失的另一半洞庭湖水师战船。
这个消息被黑衣卫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江夏城。
江夏城的太守府大堂上,赵俊生举着记载着宋军水师消息的纸条晃了晃。
“看来西线战事应该是停下来了,南朝方面不打算也无力再在西线挑起战事,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抽调一半的洞庭湖水师来夏口,而这一半洞庭湖水师来夏口的目的肯定是要协助夏口宋军渡江攻打我江夏城的,不知诸位怎么看这事?是否有良策应对?”
李宝最向站出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臣以为我军在兵力上并不少于夏口的宋军,就算宋军渡江来攻又如何?要打就打,咱们没什么好怕的!”
赵俊生听李宝的话,不由心里摇头,李宝做一员猛将还行,让他坐主帅只怕做不来。
现在在江夏和夏口一线的战线上,乾国和宋国在局势上是攻守形势反转,乾军水师被打残了,无力渡江进攻,而宋军有水师,随时可以渡江杀过来,所以乾军目前处在被动挨打的位置。
降将刘衮站出来抱拳说:“陛下,臣以为只要我军守住江岸方向,宋军就算集中再多战船也是白搭,他们的水师又上不了岸!我军还可以对江岸防御工事加高加固,宋军来多少我们就杀多少!”
在赵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