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很浅显的道理。
这便是新学的一切宗旨,方继藩在用毕生的精力去贯彻它。
弘治皇帝吁了口气,觉得有理。
若人人如此,自己才可高枕无忧。
只是……
他依旧觉得徐家的那个小子可惜了。
于是,他看了徐俌一眼,遗憾的道“徐卿家,令孙吉人自有天相,卿家不必……”
“哎……”徐俌只叹了口气,似乎心疼的厉害,却又无可奈何,道“陛下,老臣现在确实是忧心如焚,只是……齐国公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老臣世受国恩,孙儿徐鹏举,若是能为陛下效力,纵万死,亦乃心甘情愿,老臣,无话可说。”
弘治皇帝道”徐卿家能够深明大义,这就再好不过了,来人,给两位卿家赐座。”
说着,有宦官搬来了锦墩,二人坐下,弘治皇帝问起南京之事。
徐俌显得心不在焉,却也勉强收了心,奏道“江南那里,破产的地主,数不胜数,因为在土地中,难得收益……因而……颇有怨言。”
弘治皇帝一挑眉“噢?这又是什么缘故?”
徐俌一时也答不上来。
倒是方继藩道“陛下,这是于情于理的事,大明承平日久,这一次次的天灾下来,哪怕是不酿生人祸,寻常百姓也是无法抵御风险的,因而……土地不得不贱卖,最终失去了土地的人越来越多,而那些地方上的士绅,则通过这些,自是不断的兼并土地。”
方继藩顿了顿,继续道;“于是有地者,他们抗灾害的能力越强,土地越来越多,贫者失去土地,沦为了流民。屯田卫曾在江西南昌府进行过调查,发现当地的土地,有四成以上,都握在大大小小百来个家族的手里,而这百来个士绅,通过联姻,几乎彼此之间都是沾亲带故。他们出产的土地最多,余粮也是最多,贫者哪怕是有亩地,也只不过勉强够自己吃喝罢了,陛下……如此一来,这南昌府多余的粮食,不都堆积在这一百多人家的粮仓中吗?城中的人要买粮,饿着肚子的人想要吃饭,啊,不,吃一碗粥,就必须得去他们的米铺里去买粮,这粮价几何,某种程度而言,自是他们说了算。“
弘治皇帝听罢点头。
方继藩又道”可是如今,西山钱庄开始免租土地之后,情况就有了好转,这地方粮价,再不是他们一百多个沾亲带故之人可以决定了。许多人家,得了十亩地,又免了租,不必向士绅上缴粮食,因而,他们的手里,也会多出余粮,一家一户,余粮并不多,可若是千家万户都有余粮,那么……就算那百来个家族想要联合起来,决定粮价,只怕,却也没有这样容易了。毕竟,市面上需要粮食的人少了,因为需要粮食,他们可以去免租地里耕种。而市面上售粮之人,却是多不胜数。“
弘治皇帝感慨道”钱庄免租,实乃善政,这是大明万世基石。“
方继藩又道“除此之外,因为人们可以免租土地,哪怕有人不够条件,申请到免租,而士绅们所面临的情况,却是自己的地多,能招募到的佃农却是大大减少,他们在总不能放任着自己的土地荒芜,不去耕种吧。于是乎,为了招徕庄客,便不得不使用低租之法,原先的佃租,高达七八成,有良心的,也需五六成。可到了现在,便是两三成,怕也难招徕人了。”
“他们收益减少,实乃理所当然之事,某种程度而言,这些年大规模的增产,土地增产越高,粮食盈余的越多,人人都有了饭吃,恰恰对他们的伤害是巨大的。只有发生了灾荒,粮食减产,他们凭借着大量的土地,才有趁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