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帝侯的概念产生于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也即德意志第一帝国时期,任何拥有自由身的人都能参与选举国王,但投票权仅限于若干个特定的教会诸侯和世俗诸侯,这些诸侯便是选帝侯。“大选帝侯”则特指1640—1688年在位的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他于1685年在费尔贝林战役中率勃兰登堡—普鲁士军队击败了自三十年战争以来屡次干涉北德意志事务的瑞典军队,收复西波美拉尼亚,因而被尊称为“伟大的选帝侯”。
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第二艘国王级无畏舰以此命名。
第一眼望见列成纵队的英国主力舰群开火,“大选帝侯”号上的德军官兵们莫不被这壮观的场面所震撼,可是当英国人的重磅炮弹带着尖锐的啸声接踵落下,震撼变成了震惊,领舰的位置曾让他们感到由衷的骄傲,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真正意识到什么是“刀山火海”!
在相隔两万多米的位置上,英国舰队的最初几轮射击没能把握主题,距离“大选帝侯”号最近的弹着点也在五六十米开外,倒是航行在“大选帝侯”号左前方的一艘大型鱼雷艇遭了秧,一发近失弹炸穿了它薄弱的舰体,使之很快丧失了全部动力,舰体开始倾斜,舰员们赶忙放下救生船,开始弃艇逃生。
这个小小的打击显然没有对德国舰队指挥官的判断和决策造成影响,在英国舰队的炮火下,德国舰队从容不迫地调整航向,直到双方的距离拉近到了两万米,德国人才不急不躁地开火了。
按照舰队阵列中的一一对应关系,“大选帝侯”号的攻击目标是英国主力舰队的领舰,一艘乔治五世级超无畏舰。虽然两者名义上存在着普通无畏舰与超无畏舰的差别,但英国战舰除了主炮口径更大,其他方面其实并不占优势。“大选帝侯”号是国王级无畏舰的第二艘,于1911年开工建造,1914年8月正式服役,标准排水量接近两万七千吨,最高航速24节,重点部位的装甲厚度达到13点8英寸,而英国海军的四艘乔治五世级均在1911年开工、1913年完成,其标准排水量两万五千吨,最高航速21节,重点部位的装甲厚度为11到12英寸。
从日德兰海战以及第二次弗兰德斯海战的情况来看,乔治五世级的13点5英寸主炮威力强大,防护水平也很出色。“百夫长”号在四艘德国无畏舰的近距离围攻下仍坚持战斗了二十多分钟,整个过程中挨了六十多发11和12英寸口径的德制穿甲弹,舰体和甲板建筑被打得千疮百孔,依然奋起抵抗,对其中两艘德国无畏舰造成了较大创伤,最终因为损管不利导致火势蔓延到舰尾弹药库而发生殉爆。“百夫长”的战斗经历成了英国官方宣扬海军精神的素材,世人看到了英国主力战舰不逊对手的生存能力,因而对英国海军的翻盘抱有很大期望。可惜弗兰德斯一役,德国舰队以战术取胜,“大胆”被鱼雷击沉,“阿贾克斯”遭炮火击毁,四艘乔治五世级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乔治五世”号……
籍由蔡司体视式测距仪及全舰统一射击指挥系统的成熟运用,“大选帝侯”号的头两轮交替射击取得了明显优于对手的准度,可是对面的英国主力舰都把炮口对准“大选帝侯”,无论它有多么的神勇,不等它干掉目标,自己恐怕已经在英国舰队的猛烈攻击下变成一堆废铁了。
战舰的命名往往有着人们寄予厚望的深意,被尊称为“大选帝侯”的那位腓特烈-威廉并不是一位常胜将军,他曾被法国人击败,因多次撕毁盟约而被冠以背信弃义的恶名,但正是凭着各种打破常规的灵活手腕,他让勃兰登堡从一个弱小虚弱的选侯国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繁荣、军力日盛、民族生存意识初具的强邦,并被奉为勃兰登堡-普鲁士国的奠基人。
面对整个英国舰队的“群殴”,“大选帝侯”号既没有硬抗,也也没有冒失地脱离阵列。在引领无畏舰群转向之前,它就已经向随行舰艇发去了指令。六艘大型鱼雷艇很快在“大选帝侯”右舷前方排开,它们一边在敌方炮弹激起的如林水柱中穿行,一边通过发烟剂和发烟罐释放战术烟幕。不多时,海面上出现了一条四五百米长、三四十米高的烟墙,而且这道烟墙在随着德国舰队的运动而移动。除了桅杆顶部的一小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