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和、互相不服气的人,真正得组成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这是何雨柱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两厂的高层在宣布实验室成立之后,就匆匆撤离了。他们手头的工作太多,24不可能总是盯在这儿,下面就要看何雨柱的了。
实验室设在红星厂的一间旧仓库中,里面除了桌椅,就是嵌在墙上的一块硕大的黑板。
何雨柱站在黑板前,面向四周零零散散坐着的一百多人。
其中红星厂参加的是以技术处高处长为首的全体一百三十名正式成员(不含何雨柱,他现在的正式编制不在技术处),以及其他二十二名非正式成员。这次机床设计显然也是一次学习的良机,嗯…一个都不能少。
机床厂参与的是厂技术处副处长王冕带队的一行八人,显然那边是藏了一手,并没有把精兵强将全都弄过来。
工业大学是张长青带队的三名教授,以及毕业班的二十九个学生。何雨柱看了看大家,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词。
“我们大家坐在一起,就是为了设计并制造出一款中国自己的机床。”他敲敲黑
板上的第一个词,“第一个问题就是确定要造一台什么样的机床?这个立意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是造一台高精尖的机床,超出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是造一台普通的机床,能够解决我们国内大多数的基本生产?
这个立意没立好,后面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对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王处长,你们那儿更加有经验,先给大家开个头吧?”
机床厂的王副处长淡淡地笑了笑,不经意地说:“确实,我们厂已经搞了一年多了,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经验,也有很多教训。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设计出来了生产的问题,有很多困难都是现在的条件解决不了的。就这样设计打回去、再修改,这一年多来,我们改了十多稿,到现在还没有最终定下来。”
说着,他似乎是想起了经历的那些苦难,神色不由沉重起来:“何主任,你刚才提到立意这个问题,我就深受启发。我厂在设计初期,想的目标很宏大,总希望一台机床就解决了整个中国的工业问题。后来发现这个目标太远,现在根本够不上,就逐步降低了设计要求。
几易其稿,总算出来东西了,但是生产难度太大。不是强度不达标、就是精度误差太大,造出来的样品运转中也是磕磕绊绊,或者干脆就是生产出来的工件数据根本不达标。现在想来我们这个立意有点太高了,超出了现在的能力。”
何雨柱轻轻地鼓了鼓掌:“王处长说得好啊,您提到的机床厂的这些宝贵经验,能够让咱们这个实验室少走许多弯路。其他人呢,也都说说。高处长,您是咱们红星厂的技术带头人,要么先发表一下意见。”
高志远工程师苦笑了一下:“要说机床厂那边积累了很多经验,那红星厂这边只能说是一片空白。我的专业也不是机床设计,说起来也就是来红星轧钢厂之后才学到一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