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光禄大夫认的,应是居心叵测之罪。若这两人说的不是真的,光禄大夫认的,也不仅是御前失仪之罪,还有为官不慎之罪。若非是得罪了什么人,岂会遭到这番诬陷?”
未免让皇上觉得他是向着他大舅说话,又忙道:“所以儿臣以为,现如今,应该查清楚这两个狱卒的底细,以确认他们这一番话的真假。若是真的,那么光禄大夫如此藐视王法、滥用权力以壮自己官威的做法,绝不能轻饶。”
这番话,听起来是毫无私心地让皇上重重责罚他大舅,但实际上,却依旧是在为他大舅开脱。这两个狱卒说的再明显不过,就是周青山用他们做眼线和刀斧,做那些欺瞒皇上的事,说是有谋逆之心也不为过。但他却只是用了一个轻描淡写的“以壮官威”来说此事。
可除此之外,他又能怎么说呢?难道还能直接说,镇国公府在朝廷的各司各衙门都安插了眼线,为的就是实际掌权?再蠢笨、再想要摘清自己,他也不至于这样做。
父皇只是叫了大舅一人过来,并未叫了他外公和二舅一道过来,且这两个狱卒供出来的,也只是他大舅一人而已,没牵扯到旁人。所以今日之事,最严重的后果,也只不过是对他大舅一人的处置,和整个镇国公府并无关联。
他若现在就过河拆桥,日后指不定会让自己面临腹背受敌的状况呢。
皇上听出了太子的囫囵话,沉声道:“太子,朕看你是忘了自己姓什么了。”
皇上这话说得,可是相当重。
吓得太子慌忙跪地,重重叩首,却也不敢说什么。
心内是既忐忑,又糊涂。他的话虽说有帮着他大舅开脱之意,但却也并不是全然偏帮着啊。他一口一个“光禄大夫”的叫着,难道父皇还听不出他的疏远之意?且也说了,若这事为真,可一定要重重责罚。算起来,应是哪一边都不得罪,父皇何出此言?
太子刚到御书房,虽然已经知道事情的严重,却也没想到皇上心里的怒意到底有多少。哪里能想到,这时候只要他不认罪、不指认他外祖家,在皇上眼里,就已经是大罪了呢?更何况他现在还两方都不得罪地说囫囵话,更是让皇上厌恶到了极点。
“左越,朕问你,你是我风国的官,是朕的臣子,还是周家的官、周家的臣子?”皇上没追问太子,转而去问大理寺卿左越。话问得,仍旧相当之重。
听得皇上这接连很重的问话,太子但觉脊背发凉。知道今天这一关,是不好过了。岂止是不好过?而应是……过不去了。
左越也吓得慌忙跪地,并未说什么表忠心的无用之言,而是直接叩首道:“陛下明鉴哪!向来挑选狱卒的事情,都是由两位佐卿定下来的,微臣从不会亲自过问这事儿啊!这等小事,它也不在微臣的职责范围内啊。微臣又很少亲自去巡牢房,这两个狱卒,微臣是见也没见过啊!”
这时候不把自己迅速摘干净,更待何时?等会儿皇上发起火儿来,他可是想摘也摘不净了。
皇上沉色看着左越,见他还算个聪明人,便也没细追究他的罪。只是吩咐道:“回去你将大理寺甲乙丙丁四个牢房的牢头和狱卒全部更换,这一次,由你亲自挑选。还有大理寺佐卿……朕记得,周佐卿和梁佐卿都是去岁刚到大理寺任职的,想来梁佐卿应是没什么问题,但周佐卿……绝对不能再留。革了他的职,让他回家思过去。梁佐卿也别疏忽了,你帮朕对他好好儿警告一番。”
“是!微臣领命!”见皇上只是做了这般处置,并没有深究他的意思,左越紧忙应道。
皇上自然不是真的相信了左越的辩解,真的以为左越和周青山没什么联系。就算他不知道这安插狱卒一事,但若周青山平日里和他关系不好,又怎能把儿子放到大理寺去历练?又怎能这么放手去做?周青山的世情,左越就算不掺和,却也一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他去。
若是深究起来,朝廷中,和镇国公府有牵连的大臣数不胜数,难道还能一个个的都革职查办?所以只能给他们个警告,让他们明白了局势,日后主动和镇国公府划清界限。
“没你的事了,你退下吧。”皇上道。
“是!微臣告退!”左越蒙了大赦,重重叩了一个头。感恩戴德地离去了,看都没看周青山和太子一眼。
人心凉薄,不过如是。凑在一株利益树上的猢狲们,一旦树倒了,顷刻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