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袁常许给袁绍的好处也就是之前与郭嘉等人商议的一样,许诺袁绍在迎回天子之后为袁绍表功,请天子封袁绍为大将军,统管天下兵马,开府仪同三司,假节钺。可以说,袁常给袁绍的许诺,已经是让袁绍当半个皇帝了,袁绍又岂会不动心?先前在众人面前说出袁常的请求,只不过是想要给袁常一个合理的借道理由。
袁绍此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有一颗当皇帝的心,却没有当皇帝的勇气。说起来的话,袁绍的行为连袁术都不如。至少,袁术敢公开称帝,虽然没当多久就丧命了,至少袁术付诸行动了。再看看袁绍是怎样的做法?
袁绍在占据冀、青、幽、并四州之后,拥有几十万军队。随着实力的增强,他的野心更大了,给献帝的进贡渐渐稀少了。有一次,他忽然接到久无往来的袁术的一封来信,信上说:“汉朝的天下早就丢掉了,天子受人控制,政出于私门,豪强角逐,国土分裂,和周朝末年七国纷争的时代没有两样,结果是强者兼并天下。我们袁家受命于天,理应当皇帝,符命、祥瑞都显示得一清二楚了。今日您拥有四州之地,民户百万。论实力无人比得上您的强大,论德行无人比得上您的崇高。即使曹操有心扶衰拯弱,怎么能够接续已经灭绝了的天命呢?”袁术在建安二年称帝淮南,但只过了两年半时间,搞得资实空虚、内外交困、众叛亲离,在走投无路之际,他“慷慨”地表示愿把帝号让给袁绍。袁绍见信虽然不敢声张,心里却是求之不得的。他指使主簿耿苞为自己当皇帝寻找根据,耿苞私下对他说:“赤德已经衰败,袁氏是黄帝后裔,应该顺天意、从人心。”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按“五德相生”的“理论”,汉朝是所谓火德(即赤德),火德要由土德代替;黄帝就是土德,而袁家为黄帝的后代,所以袁氏取代汉朝是“天意”。袁绍向军府僚属公开了耿苞的这些言论,僚属们都认为耿苞妖言惑众,混淆视听,应当杀头。袁绍知道时机还不成熟,唯恐露出马脚,不得已令人杀了耿苞。
你看,袁绍内心很想当皇帝,但是又没有勇气去做,为了避嫌还杀了耿苞,就冲这一点来看,袁绍的失败也是有理由的。
如今,袁常去迎接天子,苦力活袁常去做,而最终得到好处的大头却是他袁绍来领,袁绍岂会不答应?虽然只是假节钺,但是,在如今汉室衰微的情况下,天子还有能力把这个权利给收回去不成?
在天子给臣下的权利之中,分别为:假节,平时没有权利处置人,战时可斩杀犯军令的人,这种权利通常是给监军使用的,在没有战争的时候,自然是没什么用处;其次便是持节,平时可杀无官位之人,战时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持节就比假节高一级了,平时的时候可以斩杀没有官身的百姓,战争的时候可以斩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何谓二千石?简单的说,二千石的官员相当于高官,也就是说,持节的臣子可以斩杀高官以下的官员,想想看,平时一个市厅级的领导都难以见上一面,而臣子却是可以斩杀这种级别的官员,可见权利之大。当然,这是在战时才能使用的权利,在平时你敢乱用,这是想造反不成?所以,持节的限制还是比较大的;而基本上没有限制的就是使持节和假节钺这两种权利了,严格来说,这两种权利比之丞相、三公还要高级。
使持节平时及战时皆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而假节钺则是除了使持节的权利之外,还能斩杀假节、持节和使持节三种节将。为何是节将而非是节臣?其实也很好理解,武将拥有统兵之权,而文臣却没有兵权,在这样的情况下,文臣持节也没有用,难道他们还敢斩杀有统兵之权的武将不成?当然,持节的文臣也有,如班超、苏武等少数文臣也有这样的权利,不过,他们因为是作为使者出使别国,情况比较特殊。
而如今,袁常给袁绍许下的好处是给他向天子请封假节钺的权利,袁绍怎么会不同意?汉室衰微没有权利,但是,至少现在还是名义上的天子,袁绍得到这个权利之后,一些举措自然是名正言顺,对于爱惜名声的他而言,无疑是极好的帮助。况且,这是要袁常能够成功迎回天子的情况下,即便袁常失败了,对于袁绍而言也没有什么损失。如果说让曹操将天子迎走,袁绍当然也不会客气,从曹操手中要点好处,如今从势力上来看,他袁绍无疑是最强大的一支。
……
兖州,东郡府衙
曹操一脸肃然之色,麾下文武依次而坐,只见他一脸疑惑之色,沉声说道:“探子来报,幽州牧袁常欲领兵前往长安勤王,解救天子于贼子之手,如今已然通告天下,诸位,可知其用意为何?”
曹操有想法要迎接天子不假,但是,曹操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把自己的意图给说出来,反而是在等接到天子的勤王诏令之后才动身。而反观袁常,并没有接到天子的诏令,却是这么积极的行动,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袁常有什么意图了。
程昱站起躬身行了一礼,说道:“主公,袁常乃是袁绍从弟,他此番行动莫非是受了袁绍的指使?”
“非也!”
曹操很是果断的否定了程昱的猜测,直言说道:“吾与袁本初共事多年,他的心思我非常清楚。袁本初麾下自然有人劝谏他前去勤王,然而,其麾下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在这等情况之下,以袁本初的性格来看,必然不会接受勤王的诏令。故而,吾以为,袁常的举动绝非是出自袁本初授意,乃是其自身的想法。”
既然曹操这么说了,那自然是可以排除袁绍的嫌疑,只是,袁常为何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