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96 章(朝会(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寅时六刻左右, 高贺未能等到束慎徽现身。皇宫南门一带,看似依旧平静,实则陷入了混乱。正如高贺当时的心情, 充满恐慌,甚至是类似于绝望的情绪。

    显然, 消息走漏,计划失败了。

    但在短暂的恐慌过后, 高贺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他从未敢轻视对方。在等待今日朝会到来的时候,他起意谋划,便不敢笃定一定能够当场将人击杀。

    万一事不成, 对方必会反攻, 而陈伦,便是其手中的刀。

    高贺早也做好了应对的行动。昨夜起, 便派人严密盯着陈伦和他的手下, 严防任何调兵之举。

    现在到了这样的地步, 刀兵相见,无可避免,就看最后谁手里的刀更硬了。今晨事败之后, 他第一时间绷紧,只要陈伦那里有任何的异动, 他将毫不犹豫,立刻以阻止图谋作乱的名义加以干涉。

    谁知陈伦那里静悄悄,始终毫无动静。

    不但如此, 束慎徽也不见了人。但据昨夜藏在王府附近的暗探报告, 今晨, 他确实如往常那样出发去往皇宫了。

    那么出了王府后,他去了哪里, 暗中到底在谋划着怎样的行动?

    正当高贺心急火燎之时,突然收到消息,那人竟早已入了宫,不但如此,此刻,他人就在宣政殿内,如常那样,主持今日朝会。

    高贺做梦也没想到,会是如此一个结果。

    如同重拳打在了棉花堆上。他措手不及,彻底乱了章法,更是猜不透,他的对手,究竟是想做什么。

    束慎徽会就此作罢,当什么事都未曾发生过?这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情况之下,高贺怎敢贸然前去上朝。

    不止是他,至此时刻,少帝也未露面。

    今早他冲到南门之后,在那里站了许久,最后失魂落魄似的回了寝宫,闭门不出。

    看这样子,他今日是不打算去宣政殿了。

    毕竟是个小儿,出了这样的事,不敢去直面,很是正常。

    高贺并不在意那少年皇帝此刻如何做想,他的当务之急,是应对这如同火烧眉毛的乱局。

    在五更鼓后,百官聚宣政殿内等待升殿的这个时刻,高贺正在李太妃处紧急商议对策。他原本寻兰荣,他却不来,只带了一句话,说什么少帝受惊过度,他需伴驾保护,叫高贺不必顾忌,无论何等对策,他悉数赞同。

    高贺当场破口大骂,知兰荣见事不妙,吃准自己还要一搏,现在躲到少帝身后去避风头了,把事全都推给自己。

    他是可以,自己却真的没了退路。

    他的神色阴沉无比。李太妃则是气急败坏,面带惊惶之色,厉声叱骂他无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回是你的主张!埋伏人在他入宫道上,一举击杀!如今成这模样!你是要害死老身和陛下不成?”

    高贺的眼底掠过一道阴沉的杀气,手握紧拳,捏得骨节发出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事到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了。先帝遗旨!”

    朝会之上,当众宣明先帝遗旨,随后当场将人击杀。

    不管束慎徽意欲何为,对于他这一方而言,刀剑既已出鞘,剩下只有白刃相见了。

    事实上,那道遗旨,也是一直以来他们有恃无恐的最大的倚仗。那是一把拥有无上权威的利剑,甚至能够凌驾在当今皇帝之上的至高法宝。有了这法宝,他们便拥有正当的地位,还有可以随时发难的主动权。

    李太妃咬牙:“照准!”

    人手安排不是问题。现在最大的一个变数,反而在于少帝。

    她再想到今早少帝的反应,懊悔不已:“怪我当初大意,高看了他,竟将先帝遗旨给了他,如今在他那里!你这就随老身过去!”

    高贺暗怨这老货糊涂,心里转瞬便做了决定。倘若少帝不予配合,那便休怪他强索。他见李太妃说完便喘着气,在宫人的搀扶下匆匆起了身,往帝宫赶去,自己忙也紧随在后,不料,刚到殿口,脚步一顿。

    原来少帝不知何时自己已是来了,人正立在阶前,身后站着贾貅。他腰间佩剑,神色森严。

    其时前方宣政殿的方向刚又响起了一道催朝的鼓声。少帝身后的天光已是微亮,映得他的面色带了几分苍白,眉目却透着冷煞之气。他的目光看了过来,高贺竟感觉到了几分天子的威势,由不得他微凛,只得跪地拜见。

    李太妃道:“陛下来得正好!事已到此地步,再无退路。须立刻拿出先帝遗旨治办了!”

    高贺觉察少帝的目光从李太妃那里移向自己,再次一凛,抬身解释:“陛下!如今已是鱼死网破之局,他不可能当成没事。即便先前他对陛下还有几分假意顺服,往后他也必会发难。陛下实是已经到了危关,再不可犹豫!”

    他说完,见那少年盯着自己,只得低下头,再次俯伏在地。片刻后,正当他忐忑不安之时,听到一道声音自头顶幽幽而起:“都给朕去上朝吧!今日朝会之上,管好你的人,不管摄政王说什么,一概照他意思去办,休要再争。”

    高贺下意识直起身:“陛下!他要推举的姜家之女——”

    “朕叫你上朝去,管好你的人,你没听见吗?“

    少帝蓦然提声,厉声打断了他的话。

    高贺一惊。

    “不推她,难道推你?”他又冷哼一声,“她是不是最合适的领战之人,朕比你更清楚!不曾发兵也就罢了,战事已进行到此地步,耗举国之力,钱花了,全部铺排开了,就这么收住?你们这些到了此刻还在叫着退兵议和的人,朕不得不怀疑,不是真的蠢到一叶障目的地步,就是有心要亡我大魏!”

    高贺从未见过这少年露出如此的咄咄逼人之态,心下不禁发虚,慌忙叩首:“陛下明鉴!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只是从前受过先帝遗命,担心他以战揽功,要对陛下不利,是两害相衡,取其轻而已!”

    他说完,再次俯首下去,不敢抬头。片刻后,耳边除了李太妃那焦急的劝声,不再闻听少帝发声。他再抬目,见面前的少年自顾微微仰头,目光落在头顶的方向,仿佛在凝神看着什么,便悄悄扭头循着望去,发现那是耸立在殿顶上的一尊高大的琉璃鸱吻。

    从这角度看去,那鸱吻之首,仿若直插云霄,俾睨凡尘。

    他一时不明所以,也不敢再贸然出声,只得再次低头,心里吃不准这少年到底意欲何为,又见贾貅盯着自己,心里焦躁,不敢乱动,正无计可施,突然,耳边又听到一道声音传来。

    “叫你的人配合兰荣控制天门司,把陈伦阻在宫外。”

    “今早朝会过后,朕自会留摄政王。”

    少年淡淡说完,转身离去,贾貅紧紧跟随。

    高贺回过了神,胸下心口狂跳,又一阵狂喜。

    他明白了!这位少年皇帝,终于是下了决心了!

    如今北方战事还没看到成果,以束慎徽的心计,今早朝会之上,当着群臣的面,他不可能和少帝翻脸作乱。除非他不顾天下悠悠之口,公然造反——倘若这样的话,他也不必费劲心力去筹划这场北方大战了。何况,殿内还有贾貅带着殿卫盯着。今早的朝会,他是翻不出大浪的,即便他要反击,也须等到朝会结束之后。

    他应是急着要将姜家之女推上统帅之位,这才坚持照着原计划上朝。

    对于他们而言,牢牢控制住陈伦,是整件事的关键所在。

    他不会想到,少帝比他更快一步。今日朝会过后,待百官散去,少帝难道是要将他当场诛杀?

    高贺很快就否定了这个猜测。倘若他是少帝,他只需夺权,然后将人囚禁,留着性命,以他继续稳住雁门大军。待战事结束之后,收回军权,到了那时,是生是死,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了。

    “臣遵旨!”

    高贺朝着那道离去的背影叩首,心中终于大定。

    束戬走在去往的大殿的宫道之上,脚步如同踩在云堆之中,虚浮无比。

    这个清早,他从南门回到帝宫,整个人是浑浑噩噩的。当听到宣政殿的方向隐隐传来上朝的鼓声,他只想将殿门关得紧紧,从此再也不用出去了,不用和他的三皇叔去面对面。

    然而,那令他恐惧的催朝的鼓声,却始终不肯停。

    在他第三次接到宫人的传话,说摄政王领着百官在那里等待皇帝陛下升殿,慢慢地,他彻底地清醒了过来。

    事已至此地步,他是不可能再逃避了。

    这是他必须要去直面的一个死局。

    倘若在从前,有人告诉他,今日会发生如此的事,他定会嗤之以鼻。他会用坚定的语气直接说,倘若他的三皇叔想要皇位,他巴不得让给他。

    然而现在,他做不到了。

    他没法做到。

    他更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自己就走到了这一步。

    他亲口下令,去对付那个他原本最为信任的人。

    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荒唐,不真实,如同一个噩梦。

    他想起来就恨,恨他那个死了还不放过他的父皇,恨活着的李太妃,恨高贺和兰荣,恨所有将他推向这万劫不复深渊的人。

    倘若没有他们,一切都还是从前的模样。

    是他们联合起来,令他陷入了如此的绝地,再也没法回头了。

    待到将来,他是绝不会放过这些人的。

    停在宫道之上,束戬抬起他泛红的眼,透过垂在他额面之前的道道珠旒,望着前方那座在晨曦掩映之下跃入眼帘的巍峨的大殿之顶,在心里冷冷地想道。

    时刻不停地朝前流逝。宣政殿内渐渐映入曙光,照出了一张张神色各异的脸。

    众臣疑虑不已,但见摄政王始终稳稳立在前方,背影平静,也只能按捺下情绪,随他一道等待。

    终于,在天大亮的时候,先是兰荣匆匆入殿。他微微低头,在众人的注目之下,快步走到自己的位置上,随即垂目,一动不动。接着是高贺。他却和兰荣不同,昂首阔步,面带隐隐笑意,和闻声纷纷望向自己的人点头致意,经过兰荣身旁,眼角余光带了几分鄙视,扫他一眼,最后停在自己的位上。

    殿内起了一阵短暂的骚动。立在最前方的那道身影却仿佛未曾觉察,始终凝定。

    再片刻,忽然殿深之处,传出一道拖长的响亮传报之声:“陛下驾到——”

    众人纷纷举目,看见少帝在仪仗的引领之下入了殿。

    束慎徽带着身后的文武百官跪迎。少年登上高台,入座,开口平身,用低沉的嗓音称今早体感不适,休息过后,方始到来。

    群臣纷纷上言慰君。

    这时已是卯时四刻。

    今日的这场朝会,整整推迟了半个时辰,开始议事之后,起初,和众人料想的一样,摄政王提请少帝,复议三日前曾引发过轩然大波的那道来自姜祖望的奏请。

    他说:“先帝因功而封其长宁之号,岂因她是谁人之女?她深谙北境之势,屡立大功,又得部将推崇,以她之能,足以担当。臣以为除她之外,此重要之位,也无人可以胜任。”

    贤王紧随在后,出言赞同。方清等人陆陆续续也表了态。

    接着,那些不敢出声的人便发现,三天前原本带头反对的高贺此刻竟默不作声。

    他不发声,跟着他的那拨人自然也不敢擅自发话,只不住地暗暗望他。但他今日竟好似哑了似的,始终不见反应。

    在很多人的眼里,高贺的意见,应当就是少帝的所想。

    事情就此迎刃而解。

    在满朝的赞同声中,摄政王的主张通过。

    姜含元将临危受命,接其父之位,执掌这场正发生在北方的战事。

    今日朝会的这间头等大事,竟没有想象中的针锋相对,就这么容易地解决了。

    议罢,束慎徽便不再发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