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张飞鸟都不鸟他。
刘虞气急败坏,又发函到辽东,勒令辽东太守田丰,让辽东的军队退回昌黎境内。
不等刘虞的信函到达辽东,京城里传来汉帝刘宏驾崩的消息。
刘虞一方面要应付张举、张纯和公孙度的叛军。
一方面又要处理乌桓人被围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只能发奏章回雒阳祭拜刘宏,同时状告张飞私自破坏他的民族政策。
没想到这件事情被公孙瓒知道,偷偷派人在途中杀掉刘虞的信使。
等到刘虞知道自己的奏章没有到达雒阳,再次送出奏章状告张飞和田丰,时间已经进入中平六年的七月,也就是公元189年的八月。
......
张飞写给刘备的信,讲述的就是幽州的战事和刘虞告状的事情。
刘备放下信函,看向赵季晨和戏志才。
“季晨、志才,你们说要如何处理?”
赵季晨冷笑,“什么叫怀柔政策?只不过是花朝廷的钱,养着一帮外族人,被养着的外族人,还是一帮烧杀抢劫的强盗。”
在现代人的眼中,刘虞的做法就像后世里的某些官员。
拿着国家的钱粮去讨好外族人,自己得到表面光鲜的政绩,给自己的仕途增加筹码。
乌桓人这次叛乱的借口,就是大汉朝廷的拖欠答应他们的钱粮。
很明显,乌桓人的内附,是因为他们能从大汉拿到各种好处。
----有温暖的南方可以过冬(幽州相对于严寒的大漠,已经是温暖的南方)。
----有朝廷每年给他们钱粮。
----该抢汉人的时候,照样毫不犹豫地抢,而且直接居住在汉人的旁边,抢劫起来更方便。
刘备对这个时代人的想法把握得更准确,自然要站在古人的角度看问题。
“季晨,也不能全怪刘伯安。有汉以来,对外族的政策历来如此,都是打服了,就把他们收进大汉进行管理,对乌桓如此,对匈奴也是如此。”
戏志才点点头,“季晨,我们也要看到,乌桓和匈奴的内附还是取得一定的效果,至少他们受到大汉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也许再过百年,他们就会被完全同化成汉人。”
赵季晨却不同意他们的看法。
“主公、志才,我不否认朝廷的这种做法取得了一点效果。但这一百多年来,花费在这些外族身上的钱粮有多少?应该有大汉国库十年、二十年的收入吧?”
“这么多的钱粮,换来的却只是大汉文化对他们的一点影响,到底值不值得?”
“说得不好听一点,这些外族人对我大汉的文明本来就垂涎欲滴,哪怕我们不搭理他们,他们也会主动学习大汉的礼仪和文化。”
刘备和戏志才都安静地听着。
赵季晨继续分析。
“幽州的汉人有250多万,钱粮税收居然不够开支,每年都需要从青州和冀州拨钱粮救济,这样的民生治理有什么意义?”
“汉人在幽州的人口这些年在不断地减少,乌桓人经过这一百多年的休养生息,又不断地掠夺我们的妇女繁殖人口,已经从几十万人暴增到一百多万。”
“这还是在乌恒其中有一部分人,被鲜卑掠夺同化的前提下。”
“可想而知,我们大汉把乌桓人养得多肥!”
刘备当然知道这一点。
只有来到这个时空,才知道乌桓的问题有多么严重。
历史上的曹操征辽东,得到的乌桓人口,指的是在大汉境内已经开始从事农耕的乌桓部落。
大部分的乌桓人还是生活在大汉边境的草原上。
大汉真的开始征讨乌桓人,他们又会逃进草原深处,或者并入同为东胡人的鲜卑部落里面。
刘备想到这里,也赞同赵季晨的看法。
“乌桓人的问题确实要彻底解决。他们看似服从朝廷的管理,实际上每次征召乌桓突骑都只有数千人,或者上万人。”
“这一些兵力对于乌桓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应付。”
戏志才也点点头,“确实如此。”
“乌桓人内附,本来也是为了对付东部鲜卑,但这些年乌桓和东部鲜卑的冲突几乎没有,看起来他们也已经达成了一种默契。”
刘备摆了摆手,“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先搁在一边,现在我们要想如何应对刘伯安的告状。”
刘虞毕竟是幽州牧,在大汉的名声又一直很好,他指责张飞破坏他安抚乌桓的政策,在朝堂上肯定会有很多人和他站在一起。
这样会对张飞很不利。
戏志才想得更全面。
“朝廷目前要稳定雒阳的局势,还要应对西凉叛军,幽州的公孙度和张举、张纯叛乱也还没有解决,对乌桓的事情肯定不想追究,翼德的情况堪忧!”
刘备的身上升起了强烈的气势。
“既然这样,志才,我让仲康护送你到雒阳上奏朝廷,我的意见只有一个,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软弱,要不然更无法镇压野心之辈和蠢蠢欲动的外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