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趋势不是近两年才涌起的,事实上,当初的好莱坞代表团甚至想让内地全面放开影市,就跟欧洲等地的放映一样,大家“公平竞争”。
而就当大家跟看戏剧一样瞧着内地影市的变化时,莱曼执导的《调音师》“低调”的登陆了院线。
说是“低调”,那是因为该片的宣传预算不过1200万,想热闹也热闹不到哪去,更别谈铺天盖地的那种营销手笔,但导演一职挂着莱曼的名字,本身就价值千金。
换句话说,只要影迷的信赖度高,基本盘就摆在那。
只是简短的一个预告,在油土鳖上一天就达到了百万级别的播放量,一时间,响应者无数。
......
纽约,第五大道附近的一家影院。
观众的陆续进场,很快就让三号影厅火热起来,闹哄哄的如同菜市场,好大一会儿才算安静。
这其中,贝拉也来了。
此时的她已经不止供稿给芝加哥当地的报刊,也是跟紧潮流,成了一名网络影评人,被转载于各个电影相关的门户论坛。
小小的等待很快过去,灯一盏一盏的灭,荧幕散发的光亮成了影厅内唯一值得注意的地方。
朦胧中,一个低沉的声音徐徐揭开了帷幕。
“要喝咖啡吗?”
“说来话长。”
男人说得很轻,充满感伤,就像一个人对着另一个人慢悠悠的摸索记忆的深处。
但此时的银幕上只是散发着柔光,不见半分场景,直到对话结束,画面才向两边舒展开。
“轰。”
公路,车辆驾驶的引擎轰鸣声,和一块菜地,组成了开头。
跟着一个奇怪的兔子出现,它鼻子耸动,一只眼灰蒙蒙的,透着雾气,另一个眼飞快的往左转动一下,最后,一个农夫模样的人出现,提着把猎枪,兔子受惊慌忙的奔逃。
镜头锁定着兔子的视角,一路跟着它跑到了马路上......农夫追不上了,瞄准着扣动了扳机。
刹那间,车辆急刹的摩擦声和侧翻的尖叫声,引人浮想联翩的同时,声音与画面又割裂了。
这一次,是愈加现代化的城镇。
一只花白的小奶猫从楼梯上攀爬,喵喵叫着跳到一架钢琴上。
优雅、动听的旋律里,画面给到了一个坐在钢琴前弹奏却大白天戴着墨镜的男人。
随着镜头的定格,露出一张让观众熟悉的脸。
经过《黑暗骑士》小丑一角的风光,以及后续《盗梦空间》的话题霸屏,希斯-莱杰获得巨量曝光度的同时,拥有了更多的影迷粉丝,甚至说,影厅里的观众,同样有不少是冲着他来的。
一曲结束,墨镜男背着个双肩包,抽起导盲杖出了门。
但失明的不便让男人被一辆女式摩托车撞到,女司机慌张的扶起他,各种致歉,并带着男人去到一家咖啡店赔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