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这肯定有? 漫威的角色创作跟我们的角色创作相似的太多了,他们有复仇者联盟,我们有正义联盟、绿灯军团、美国正义协会、少年泰坦、黑暗正义联盟、自杀小队、超级英雄军团等超级英雄团队概念,如果是用事件冲突为基础进行梳理的话,身份危机、最终危机、DC百万,可供改编的素材也很多,但问题是,我们该怎么选?”
乔恩-伯格低下头轻声提醒:“诺兰的蝙蝠侠太过独立了,我们的超人联动又失败,这两个角色怎么样都会涉及,而且篇幅很多......”
尴尬了......
谁也没想到网状叙述的第一个阶段,确定角色联系,对此时的华纳都不太友好,说真的,《超人归来》的失败真的让华纳错失了一个有利的宇宙开端。
而且,为了减少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超人都被雪藏了,如果这么快就重新抛出来,能保证观众乐于接受?能保证观众没想法?这都是问题。
“乔森,你说说?”凯文摆摆手,看向制作部高管乔森-坎贝尔。
“重启的蝙蝠侠三部曲已经定了,怎么样都得拍完再引入。”乔森的意思很清楚,“我觉得乔恩说得很对,漫威能这么做,赢得市场,我们不一定做了就能成功,与其冒着未知的市场风险,不如先把第三部拍出来,至少有着前两部的基础,先把蝙蝠侠的价值提到更高。好处是,就算重新定义,它的价值基础还在,另外,我们想要在运营上学习一下的话,可以先对外放出消息稳住用户,就说,我们决定以超人、蝙蝠侠为核心,运作独属于DC的英雄团队。既然避不过去,我倾向于哪怕再失败一次,也得把超人立起来。”
凯文点了点头:“可行的方法,还有吗?”
“我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
“你们呢?”凯文看向其他几位。
“我还觉得贸然改变开发模式,并不是我们所擅长的。”有人质疑。
任何一个制作模式都有利有弊,非要说线性叙述不好,那也是扯淡,好莱坞这么多线性成功的案例——以多部紧密联系的电影构架一个长篇,就叫线性,通俗一点,三部曲形成的系列片。
这人提道:“万一铺垫的点出了问题,对整个后续开发的压力只会更大,这种模式的规避风险能力也太低了,简直就是一场上了牌桌就必须进行的豪赌。”
“可我们不迅速追赶,等观众都养成观影惯性,那漫改电影市场,还有我们DC什么事?”
“我只是觉得我们完全没有过类似的开发经验......好吧,我保留反对意见。”终于,几个核心高管里,有人退出了。
功是你们的,过,我也不背,很直白。
听到这话,凯文的眉毛几乎拧成了一团,但没办法,这些人的任职都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得,他只是咬牙道:“就这样吧,尽快拿出具体的开发方案呈到审核委员会,我们需要尽快行动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去争去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