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正是江南草长莺飞的好时节,更别提比江南更靠南的闽中地区了,海波不兴、徐徐微风吹拂而来,这是一年中最为舒适的季节。
建安郡城内瓦肆中一处酒楼,微风无聊的摆弄着店家的酒旗,大堂的掌柜的正在用算筹盘算着一日的开销。
由于客人不多,店里的伙计大部分都很休闲,一边聊着一些日常琐事一边擦着店里的桌椅,时不时还向通往楼上的楼梯偷偷瞄一眼。
楼梯口处有七八个壮汉守在那里,那是楼上今日上午来的几个奇怪的客人的跟班,楼上还有一大群壮汉随着几个小孩在楼上。
这帮客人的奇怪就在于其远超本地人的身高和听不太懂的口音,很像是这些年从江北逃过来的北蛮子的口音。
那些北蛮子都是穷困潦倒的来到南朝,平时都是靠着打些短工为生,甚至卖身为十日夫的也有。
店里的伙计平日里也没少欺负一些逃难来建安的北蛮子,不过这一回店里的掌柜和伙计一点都不敢招惹楼上的这些人。
光看看那几个小孩的一群护卫就知道不是好惹的,个个膀大腰圆不说还个个带着一个长布包,掌柜的是个老江湖一看就知道里面是刀剑武器。
这些不是海獠就是哪家豪强的亲戚,弄不好还是城内侯家的亲戚,对这些人掌柜的应对的小心翼翼。
不光是派出了酒楼最会察言观色的伙计伺候,为了让客人适应饮食,掌柜还火烧火燎的让伙计采买了一大批的牛羊肉,鸭、鹅还有本地人很少吃的三黄鸡等等一大批适合北方人口味的食材。
可是这帮客人倒好,掌柜准备的这些官家菜一概不要,专门点建安的本地菜,另外还有闽中地区的仙草露、鱼皮饺等特色小吃,让掌柜的一番心血白费。
相对于楼下安逸自得的伙计们,楼上伺候客人的几位伙计一个个战战兢兢的,生怕出了问题得罪了客人。
这些人看上去就不是什么本分人,虽然那名少年和两名少女看上去挺像是官宦人家的子女,尤其是那两名女子看上去更是貌美如花。
刚才有几名伙计偷偷看了那两名少女一眼,感觉真是恍如仙子一般呀,不过自从被那领头的护卫看了他们一眼后,那杀气让几名伙计顿时感觉像坠入冰窖一般,一个个像受惊的鹌鹑似的老老实实的。
看到这情景那位年龄大一些的少女掩口呵呵笑了起来,连桌上的茶水都差点被碰倒。
这几名少年男女赫然就是王泽、程雪莹和朱青青了,三人坐了一个桌子,桌子上摆着鱼丸、蛎饼、春卷、荸荠糕、黄米糕、发糕、八宝芋泥、萝卜糕、芋头糕、烧肉粽、土笋冻等等各种本地特色小吃。
甚至建安本地暑天时吃的仙草冻,桂花茶、酸枣膏也有,摆了满满的一大桌子,扑鼻的香气极其诱人。
程雪莹学医的这些年也没有丢下武术的练习,因此比较能吃,桌子上的小吃足足有一大半是被她吃掉的。
朱青青吃了点鱼丸、肉粽和仙草露之外就吃不下了,程雪莹说她:“青青你也不多吃点,你看你现在这么瘦,小心不长个呀!”
说着又说边上的王泽:“大郎,你光看外面干什么?还不赶紧吃,我一个人可吃不完这些的”
说着又嘀咕道:“光喝这些茶水怎么行,还一点不放作料只喝那些茶叶子,也没见别人这么喝!”
这一会王泽正出神的看着窗外的建安郡城,地处闽江口的建安郡也在春天里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因为是春忙时节,加上时间距离午时还有一个多时辰,瓦斯里人还不多,大部分是前来买卖一些农产的。
建安郡这里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在这里设立闽中郡开始,一直到东晋的数百年里,中央政府一直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都是很薄弱。
官府的控制力弱自然外来人口就少,导致开始的闽中地区的生产力一直落后,甚至连本地人的粮食供应都很困难。
幸好闽地的原居民百越人向来是对各种可以作为食物的东西都不放过,更利用了靠海的优势获取各种海产品,生活倒也过得下去。
不过自从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永嘉之乱开始,以及之后的五胡乱华与十六国乱战后,上百万北地流民南迁,其中就有有大批的汉民迁徙到了建安郡。
从东晋开始,历经宋齐梁数代的大力开发,建安郡的人口开始迅速增加,由于建安郡多是山地耕地极少,大批的流民到来让建安郡的山地得到了极大地开发,对以后王泽开发秦津岛很有借鉴意义。
从东晋末年开始建安郡就是海外贸易的集散地了,虽然侯景之乱后建安的郡守权利被本地豪强侯宝应掌握了,可是海外贸易的船只仍然来了不少。
王泽的船队借着这个机会冒充外国商船倒也没人怀疑,毕竟东海的百济等国的汉化水平还是很高的。
听到程雪莹的叫喊王泽放下了手中的茶盏,笑着对程雪莹等人说:“这茶叶可是好东西,到外地去旅行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