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96、第九十六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sp;   来了这里之后,长出了水泡,水泡破了,再长,后来茧子长出来了,终于没有水泡了。

    意难平吗?

    肯定有的。

    不过,他握紧拳头,意难平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多去找点吃的。

    ******

    刘维志听到有自己的信,飞奔着去拿。

    看他那模样,其他人哈哈笑着。

    没有恶意。

    他们谁不是这样呢。

    看到他这样,就好像看到了自己。

    有的还跟了上去。

    同样期待的样子。

    “是谁给你的包裹,你爸妈的前不久才收到吧?”

    他们的信件几乎都是共享的,好家伙,在一堆家信中,刘维志的家信格外引人注目。

    因为实在是太厚了。

    他爸写的,妈写的,爷爷奶奶写的,还有舅舅……啧啧啧,看了就称奇。

    这写的也太多了吧。

    刘维志有个猜测,不过没有看到的时候,他也做不了准。

    相比起爸妈寄来的那个大包裹,这个就小了,不过看到张保国这几个字,他就裂开了嘴。

    “张保国?这个是你什么人?”

    “不是你亲戚吧?”

    “不是我亲戚,是我朋友。”说到朋友这两个字,刘维志的语气格外与众不同。

    回到宿舍,一堆人围了过来。

    “看看、看看,给你寄了什么,肯定不止有信。”

    “我这就拆,别急啊。”事实上最急的就是他了。

    包裹不大,里面有一封信,两个罐子,一个纸包,还有一本小人书,一个五彩缤纷的鸡毛毽子。

    他送了两瓶酱,自己做的,还有一包驱蚊药,自己配的,小人书,自己临摹的,鸡毛毽子,自己用山鸡尾巴毛做的。

    “这个是香菇?”

    “这个是大豆!”

    “给你送吃的啊,我闻闻?”

    说起这个,刘维志不自觉舔唇,馋的:“他家的酱,很香!你们闻闻,等回去食堂我们一起尝尝,你们就知道了。”

    有人打开了盖子,凑近一闻:“真的很香!”

    “拌馒头好吃!”

    “拌饭也会好吃!”

    “这本小人书我之前没看过,等你看完了借我们看看。”

    “我们可以一起踢毽子了。”

    大家都在看其他的,信有志一同的没有提起。

    这信肯定是要主人先看的。

    信的内容不多。

    张保国特意把字写大,堪堪写到第二页。

    这样刘维志也满足了。

    在他这里,张保国一直就是个话不多的人,要是他写了满满几页的纸,他才会觉得奇怪。

    没什么不能给别人看的,他把信给其他人:“要看吗?”

    他们彼此的家信,都是互相传阅的。

    “要要要,我看看,你朋友这字可以啊。”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张保国那一笔端正的字。

    “对,他的字一直写的很好。”

    “也没写什么啊,看你脸上的笑容还以为写了什么呢。”

    “哈哈哈,他给我回信了,不该开心吗哈哈哈。”

    等到他们开饭,刘维志把香菇酱带了过去。

    一开,立刻迎来疯抢。

    “你们省着点,就这么多,吃完就没有了,哎哎哎,说你呢,太多了太多了……”

    毫无疑问,来到部队,他适应的不错,跟其他人也相处的不错。

    用他爸爸的话说,他既然不知道该怎么说,那就不要说,听别人说就够了,少说家里的事,多听。

    在这个陌生的、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目前为止,他过的还不错。

    除了张保国之外,他也有其他的朋友了。

    虽然认识的时间还不长,但是接下来,他们还有很长的时间一起相处。

    …………

    今年的冬天比以往更加寒冷。

    他们这里地处南方,一年四季,冬季是最短的,雪也很少下。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有些庄稼来不及,都被冻死了。

    寒风吹过,路上几乎看不到小孩子。

    棉花太难得了,冬衣不够,很多家庭,就一件冬衣,其他人在那难捱的时间,就躲在家里,待在床上,不是必要,根本不出门。

    哪怕是火力壮的小孩子,也在大人的管束下乖乖的待在家里烤火盆。

    他们这里没有北方的炕,想要取暖,除了被子之外,就是火盆了。

    还有的,是煤炉子,不过煤炉子很少,他们这里烧煤的不多,不过煤炉子改一改,下面用碳的不少。

    天气寒冷的时候,还有一样东西很受欢迎,那就是暖水袋。

    不过暖水袋不便宜,有的会去搜集药水瓶等等玻璃瓶来做暖水瓶。

    倒入热水,自己动手做个活塞,就是一个别样的暖水袋了。

    张根有一个暖水袋。

    老人上了年纪气血不盛,在冬天寒冷的时候,睡一晚上说不定手脚都是冷的,睡的极不安稳,有一个暖水袋把手脚捂热,那一晚上都会好过很多。

    不是每一家都有的,大部分人,都是在睡前,泡一泡热水,然后趁着热乎,钻进被窝里。

    南方的冬天,不比北方的干冷,它是带着湿气的,仿佛能够冷到人的骨子里。

    尤其是在下雨的时候。

    一场雨下来,又冷了几度。

    苏茴家里有一个小炉子。

    下面放木炭,上面能够放几个红薯、香芋慢慢的煨熟,也可以放一壶水,这样只要注意添加木炭,水随时都是热的。

    不过相比起放到上面,张保国他们更愿意把红薯放到木炭里面,这样熟的更快、更香。

    张安国拿着根小木棍戳了戳里面烤的发红的红薯,给它翻了个身。

    另一面还是原来的颜色。

    张定国伸出两只手,放在炉子前烤着,享受着暖暖的温度。

    张卫国蹲在旁边,脸被火光映的红红的,低头看着地上的小人书。

    张保国在他的旁边,坐的端正,一脸严肃的……发呆。

    苏茴没有围坐在炉子前,她坐在桌子旁,在织毛衣。

    她的动作飞快,张保国就是看着妈妈手上的动作,表情慢慢凝滞的。

    这也太快了吧?

    看大哥一直看着妈妈手上,张卫国侧头,脸上有着吃惊:“大哥,你想织毛衣吗???”

    张保国听到这话,转头:“???”

    一脸的莫名其妙。

    他盯着毛衣,就是想织毛衣?

    苏茴听到这话,停下动作,嘴角勾起:“好啊。”

    好啊?

    好什么?

    张保国和张卫国一起收到了妈妈递过来的两根竹竿。

    竿子圆圆的,头部尖尖。

    “你们刚学,我教你们简单的,就学织围巾好了。”

    张保国和张卫国对视一眼,连忙出声:“等等,妈妈,我们不是……”

    苏茴眨了眨眼睛:“我给你们织毛衣,手很累了,围巾很简单,你们也没别的事做,帮我分担分担?不是有句话叫做技多不压身吗?保国,以后你去部队了,部队里可没有人帮你做这些,改天我再教教你针线好了,免得你衣服掉线了都不知道怎么补。”

    张保国:“……”

    张卫国:“……”

    有哪里不对,但是又说不出是哪里。

    张安国把烤熟的红薯从炭堆里划拉出来,默默的吹气,什么技多不压身,其实,妈妈就是想偷懒了吧。

    张定国也默默的划拉红薯。

    织毛衣、织围巾……虽然说毛线很珍贵啦,但是这种一般都是女人做的吧?不过大哥想去部队,部队基本没有女人,这样的话学一学针线也挺有必要的。

    这一年,他们四兄弟都得了一件毛衣背心,是羊毛线的,穿在身上暖烘烘的,寒风吹来,也不怕冷了。

    就在寒风中,七四年的新年到来了。

    随着年末的到来,大家的兴致也高昂了起来,寒风也吹不掉大家的热情。

    这一年,大雨,庄稼受损,大家分到的粮食都没有上年多,但是今年分到的钱比去年还要多。

    今年,苏茴他们家就分到了二十七块多,而今年张保国张卫国的学费,一学期二块五,一年五块,张安国张定国小学,一学期一块五,一年三块,四个人加起来一年的学费支出是十六块,算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支出,一年二十块。

    不过下一年,张安国他们两个就上初中了,他要上高中,高中的学费还要更贵一些,要三块五,那下一年的话学费就要十九块了,算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支出,也要二十多。

    张保国算了一下,看样子,下一年,也要把两个小弟也拉去干活了。

    过了这一年,双胞胎也满十岁了,可以算工分了,现在他们村的工分可值钱了,在附近几个村里,是头一份,还有其他村的人想要取经,学怎么烧瓦,不过他们村至今瞒的好好的。

    他们家就苏茴一个满工分,他休息日回来能拿七八个工分,张卫国下午去干活,不定能拿两个或者三个工分,就有二十七块,其他人家拿的更多,赵夏兰他们一家五口,就有六十多块。

    一下子就拿了这么多的钱,再来几年,下一间石头房就能建起来了。

    张根就计划着再起一间房。

    本来他们住的是四间房的,分了一间给小儿子张贵,就是三间房,三间房里,住了八口人,这住的可不宽敞。

    今年分的钱一到帐,他就筹划着了。

    现在距离过年还有时间,可以先把青砖先做好,瓦片先定好,等到年一过,立刻开始,人多力量大,不需要很久,一间房就能做好。

    他一说,李满芬没意见,张全赵来娣也没意见。

    年一过,张锦华就十六岁了,已经是个可以说亲的年纪了,要说亲了,自己单独的一间房是必须的,不然孙子哪里来?

    张凤华她们三姐妹也很开心,有了新的房间,她们也能住得舒服一些。

    这一决定,就通知了张贵和苏茴,让他们有空去帮忙。

    张根也通知了自己弟弟,这一通知,好了,这下巧了,弟弟家也打算起房子,还打算来叫他们帮忙来着。

    然后张根去问其他人,这不是一家两家的了,他们村,有这个打算的还真不少。

    都是这两年分的钱多了,加上以前的积蓄,家里壮劳力多的,纷纷打算上了,这不,今年的钱一到手,大家一合计,只能分开排期。

    不然忙不过来啊。

    这下就白通知了,张根家这种情况,不属于急的,排到后面去了,看这情况,估计得要来年九月了十一月。

    毕竟农忙不行,雨季不行,适合开工动土的时候有数。

    这一年,就在大家兴高采烈的说着新房的热烈氛围中迈入了尾声。

    七五年,迎来了开端。

    作者有话要说:来求个营养液,继续走评论~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