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门打开的同时,一阵金光扑面而来,我下意识的往后退开,道炁已经护住全身。等到确认没有受到损伤之后,我才重新踏前两步,抬眼往宫殿内看去。
殿内景象自然是与外面的有所不同,虽说陈设仅摆着方形木盒的几案一张,但宫内却立着几根朱红色的柱子,每根柱子上面刻着昂首而立的三趾金龙。
龙的象征意义自然不必多说,据我所知,从商周自元代,龙爪多为三趾。而明清时候龙爪已经成为不同阶层的代表,龙的爪数划分为,五为君、四为王公、三为官员。
看着宫殿里面的装饰,并没有多么的金碧辉煌,而从那一张几案看来,似乎这宫殿应该是比较久远的建筑。加之,我们是从观龙台进来的,琅琊台这地方本就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这么说来这宫殿也很有可能是那个时期的了。
我和祭祀恶灵对视一眼,互不言语便抬脚进了宫门,一边朝着那几和案走去一边小心的戒备着。我站在几和案前,并没有着急打开那个木盒,而是环视宫殿里面的情况,在确定没有异常之后,这才缓缓的伸出手去拿木盒。
只是我的手刚一触碰到木盒,便听到里面传出一阵微弱的龙吟之声,随着这声龙吟响起,先前被我吸收到体内的龙气也开始活跃起来,搅得我天脉都有些不稳。好在这龙吟声只持续了几秒便安静了下来,我体内的龙气也随之缓和。
我对木盒里面的东西充满了好奇,从刚才龙吟声来看,这里面应该是有一条龙脉,或者说龙脉被封在了里面的某个东西上。我顿了顿身子,缓缓将木盒打开,里面的东西着实是让我眼前一亮。
只见木盒里面放着一枚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的印章。我小心翼翼的将印章捧在手心打量起来,仔细观察它的构造。上面除了那五龙身以外并没有其他特殊的地方,只是它的底部居然刻有八个小篆,我琢磨了半天才认出来这几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看到这里我心里咯噔一声,印章,信也,权也。古往今来,印章是权力、身份的象征,是责任、信用的体现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爱之物。一般的达官显贵都会刻有印章。
可这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几个字的印章绝不是一般权贵能够持有的。史传,在印章上刻下这几个字的人是秦朝的李斯。而拥有这枚印章的正是号称“祖龙”的秦始皇,这枚印章又称作传国玺。
传国玺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被视为王朝正统的象征。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
虽说传国玉玺早已经下落不明,但此时我手上的这枚印章与古籍中的传国玺完全吻合,我也无法断定真假,但还是让我有些难以置信。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便是,相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这么看来,若那时的传国玉玺就被华阴平舒道掉了包也说得过去,不然秦朝的气数怎会只有短短的十五年,只是不知道又是怎么到了这里。
而我手上的这枚传国玉玺,明显能感觉到里面有龙息,这恰恰印证了我的刚才的想法。手上的这枚传国玉玺或许便是秦始皇的那枚,而且里面还封存着一条龙脉。
一旁的祭祀恶灵见我有些呆滞,略有疑惑问及何故,我便将心中所想讲之于他,听完之后到没有像我这般感慨。他本是蛮荒之人,当然不明白我手上这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
说罢,就要将传国玺放回木盒之中,可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