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苏军有些支撑不住的迹象,李晖决定给他们打一剂强心针,伏尔加河东岸地区本来已经答应在苏俄建立后还回去,但是之前苏俄革命太过顺利让李晖也多少有些戒惧,因此就不那么急着归还了,想要压一压苏俄的势头,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变化,李晖就又变了主意,他给谈判代表团打了招呼之后,此前一直纠结于各种细节问题而推进缓慢的谈判很快就有了结果,中国政府同意于1910年元旦正式将伏尔加河以东、乌拉尔山以西的土地归还给苏维埃俄国。
导师当即致电武汉,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宽容大度表示了感谢,他在电报中表示之前两国之间的历史恩怨和领土纠纷都是由于残暴腐朽的沙皇政府造成的,沙皇政府的扩张不但给中国人民、也同样给俄国各族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是两国人民共同的敌人,如今沙皇政权已被俄国人民推翻,两国的历史恩怨也随着《萨马拉条约》的签订而一笔勾销,希望同样是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两国人民从此成为守望相助的同志和兄弟,世代友好下去......
导师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么感激,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但是拿回这么大一片核心领土对苏维埃政府来说的确意义重大,因为这片领土是沙俄政府割让出去的,而现在苏维埃新政府将它拿了回来,不管是以什么方式,都可以说明新政权强于旧政权,这对于苏维埃政府争取国内民心大有帮助,就算工人是基本盘影响不大,需要团结的也还有农民和知识分子(由于在华期间受到的影响,这个时空苏俄早期的知识分子政策、特别是对于理工科知识分子的政策与历史上有了很大的不同。)呢。
再加上联军的节节胜利也迅速激发了俄国上下的爱国热情,虽然仍有一些蠢人妄想着联军胜利后可以恢复旧的俄国,但其中的那些聪明人却都知道如果苏俄真让联军打垮,那以后俄国恐怕就会变成一个历史名词了。因此,即便其中一些人对于布尔什维克的主张和做法仍有不同的看法,但还是改变了之前抵触的态度,开始积极与苏维埃政府合作,其中特别让导师感到高兴的,是以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骑兵上将为代表的一批旧俄高级将领。
这个时空因为大量的布尔什维克骨干在中国的军校接受过培训而有了远比历史上高得多的军事能力,因此并不像历史上那样极度缺乏军事干部,但是军校终究只能培养出基层的军官,而这个时空的苏俄革命过程又实在是太过顺利了,除非是伏龙芝和布琼尼这种天赋异禀的,否则顶多只能成长到团长旅长的军事指挥能力,因此苏俄红军现在有一个十分要命的问题,那就是高级将领奇缺。
内战中面对的是组织力低下的白军,兵力上也不如己方,光靠“铁锤和镰刀”就基本能够扫平了,这问题还不算大,但是现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联军,缺少有大兵团指挥能力的大将之才就很要命了。伏龙芝和布琼尼顶多只能负责一路敌军,那剩下的一路怎么办?难道要导师亲自带兵?导师战略上还是有一套的,比钢铁同志强得多,但是具体的军事指挥嘛,就算在中国学到不少常识性的知识,也只能呵呵了,何况他还得坐镇中央统筹全局,也根本没法抽身。
因此一帮旧俄高级将领的投诚就显得意义重大,特别是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在三国大战期间的表现让白朗都称赞不已,若非由于此前俄军一直都没赢过、他只能判断出中国军队的下限而无法摸准上限,“布鲁西洛夫攻势”说不定真有成功的可能。而即使是失败了的“布鲁西洛夫攻势”,所造成的中国军队伤亡也是中俄交战期间最大的,足以说明他在沙俄高级将领当中的鹤立鸡群。
至于忠诚度的问题,导师也不必担心,因为有政委在,这些旧俄军官就算有二心也拉不走军队,苏俄红军的政委可不像历史上中国的人民军队要求那么高,培养起来比军事指挥员快多了。而且因为这个时空旧俄军队只是作为一个补充,跟历史上的雪中送炭有着很大不同,危险性自然就更小了。
值得一提的是,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不但可以胜任方面大将,对于战略全局也能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导师正是在跟他商讨过后才改变了原先的部署,将原本打算用来迎击中路敌军的王牌主力第一骑兵军暂时雪藏起来作为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杀手锏,中路只派小股部队袭扰以疲惫敌军,而阻击侧翼的两路敌军则更为坚决。如果中路敌军担心侧翼不敢深入,那么红军等于是没出什么力量就将实力最强的中路敌军给阻挡住了,而如果他们敢于深入的话,则会给红军包一个大饺子的机会。
说到底,时间是在苏俄这边,只要不遭遇大败,随着战争的持续,红军将领和部队都会迅速成长起来,苏俄的军事力量会越打越强,反倒是联军那边看似铁板一块、实际上内部矛盾重重,时间拖得长了,早晚会出问题,何况导师既然已经看出这一点,又岂会没有针对性的布局?事实上,防守两翼,诱歼中路正是有着这样的考虑......
不过纸上谈兵终究没法准确地预测出战场上一切可能的变化,没过多久,导师就意识到这一计划已经没法完成了,因为准备要顶住的没有顶住,想要人追来的敌人没有追击,而原本只准备顶住的一路敌军居然被受命防守的那支红军给反推了,整个战局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团乱麻,原来的计划还怎么执行得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