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年的,闹出这等风波来,任是看惯了各种狗血事件的皇族也是头一回。秦王朱樉排行老二,好武学兵法,生母是李淑妃。
李淑妃和朱棣的生母硕妃一样,都已早早的亡故了,生育了二皇子朱樉,三皇子晋王朱。
秦王和邓铭在冰湖纵恶犬行凶事件后,姚妙仪对这位秦王的印象降到了冰点,避而远之,今日见秦王罚跪武英殿,她只是用眼角余光瞥了一眼,便不再看他。
朱棣则剑眉微蹙,暗自担心亲弟弟周王朱橚。北元郡主王音奴欺骗了朱橚的感情,差点治他于死地,本来以为她会像北元世子买的里八刺那样,软禁在金陵城,将来作为谈判的筹码,可没想到父皇居然会直接赐婚,命她当秦王妃!
旧情人当断则断,就当做年少轻狂做下的蠢事,时间久了,便慢慢淡忘,可眨眼间旧情人成了二嫂!这叫弟弟朱橚以后面对身为二嫂的王音奴?如何走出沉重的阴影?
如今赐婚的圣旨还没下,应该有机会挽回。朱棣心疼弟弟以后难做人,径直去了奉先殿,想要劝父皇改变主意,放下赐婚的想法。
在奉先殿门口,一个青年男子狂奔而来,几乎和同样急行的朱棣撞在一起。
“三哥。”朱棣止步,点点头。此人朱袍玉冠,相貌和秦王相似,但是比秦王更加俊俏帅气,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风流态度。
正是三皇子晋王朱,秦王的亲弟弟。
“四弟,你来的正好!”晋王朱连忙拉着朱棣的手,说道:“和我一起去找父皇求情,二哥心中的秦王妃是谁,这宫里谁不清楚?正是那个刁蛮丫头邓铭。可父皇非要把那个北元郡主塞给他——即便要和北元联姻,当个侧妃足矣,何必占着正妃的位置?简直是乱点鸳鸯谱啊。”
朱棣说道:“她亲哥哥是河南王王保保,父皇曾经说过,北元令他最忌惮之人不是黄金家族,而是丞相王保保。所以王音奴身份之尊贵,绝非寻常的北元郡主可比,父皇不可能让她屈居侧妃的位置。”
“对啊,父皇正在和北元和谈,拉拢王保保,如果让王音奴当侧妃妾室,就会激怒王保保,得不偿失。”朱一拍脑袋,说道:“瞧我也是急坏了,没想那么多,幸亏你提醒,要不然被父皇抽一顿鞭子,更无法帮到二哥……”
两人边走边谈,这对同父异母兄弟平时爱好迥异,没有什么交情。朱棣喜武,结交的基本是武将,谈的是兵法行军布阵;晋王朱和太子朱标一样,都天性喜文厌武,在文人堆里打滚,师从吴中四杰的大学士宋濂,喜欢吟诵诗歌,做锦绣文章。
不过今日他们的目的相同:那就是阻止这场乱点鸳鸯谱的赐婚。
朱棣低声道:“待会见了父皇,千万不要提二哥和邓铭,还有五弟和王音奴的□□,这事父皇心里明镜似的,他既然明知如此,还提出赐婚,肯定是觉得美色误人,迷惑心智,故意将他们拆散。”
“四弟说的极是。”朱点点头,说道:“在父皇眼里,男女之情犹如洪水猛兽般,他经常在大本堂教导我们,男人应当胸怀宽广,将来建功立业,定国安邦,莫要耽于情爱美色……”
今日是除夕,连乞丐都要过个年,更不用说大明第一家族了,在这一天尽量保持喜庆和睦的气氛,别动不动打骂孩子。
所以洪武帝听完两个儿子的劝谏,先深吸了一口气。若是平时,早就抽一顿鞭子,先打服了,而后再说服,这一次难得心平气和的解释道:
“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名,媒妁之言,哪有自己挑挑拣拣的道理?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北元郡主身份高贵,品貌绝佳,论门第、论人品相貌,都是相配的。朕给他们两人赐婚,难道还委屈了他?这小兔崽子不知好歹!就让他跪去!”
洪武帝出身凤阳乡下贫苦农民家庭,至今都改不了一些口头粗话,有时候连圣旨都带着“日你母”等不堪入目之语,也不想想自己贵为真龙天子,怎么可能生出“小兔崽子”来。
朱棣劝道:“父皇,儿臣知道您是为了二哥好。只是父皇也说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总要父母长辈都同意,这门婚姻方能合情合理。而如今北元郡主在大明做客,她爹娘早就去世了,父死从兄,她大哥王保保远在北元,并不知道父皇想要结儿女亲家的意思,这门婚姻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儿臣以为,赐婚之事先缓一缓,等父皇派出使节和聘礼,去北元王保保那里提亲,王保保点头了,大家皆大欢喜。”
目前父皇在气头上,而按照父皇固执暴躁的脾气,若一味劝阻,反而会适得其反,朱棣的计划是先拖一拖,然后设法在使节、聘礼和王保保那里做文章,设计将提亲之事搅合黄了。
朱元璋却说道:“对啊,女子父死从兄,北元郡主有两个亲哥哥,一个是王保保,还有一个是王金刚,王金刚已经归顺大明,朕封了他为二品忠顺伯。昨日朕秘密传召忠顺伯,当面向他提亲,他已经答应这门婚事。”
姜还是老的辣,朱棣顿时语塞:没想到自己挖的坑,反而把自己陷进去了。父母之命的理由不成立,这下如何是好?
就是杀千刀的忠顺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