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等恭祝主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平定江夏郡民乱!”
“大军出征之后,汝等紧守城池、安抚百姓,一切事务听孔明先生吩咐,任何人不许疏于职守!”
……………………
宛城外-校军场,一场出征仪式正在进行中,刘备身披黄金甲、腰悬双股剑,在谋士徐庶的陪伴之下,正在与众人一一告别,孔明带领留守官员,送上了一碗出征酒,恭祝大军早日凯旋!
赵云坐骑白龙马,手持亮银枪,带领着两万铁甲军,列阵于校军场上,旌旗飘摆、鼓号齐鸣,准备出征江夏郡!
关羽则领着一万人马,前往宛城北部镇守了,以免刘备统军出征、后方空虚之际,再让曹军钻了空子!
有人不禁要问了,诸葛亮算无遗策、乃是数一数二的谋士,刘备为何没带他一起出征,反而让徐庶跟随左右呢,是对诸葛亮不信任,还是担心他经验不足?
答案就在诸葛亮身上,腹有良谋、算无遗策,战略眼光极为优秀,如果做个对比的话,他就像汉初三杰之一-萧何,善于镇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道--是一位丞相之才!
相比之下,徐庶更像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精通兵略、敢出狠招,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参谋,故而刘备统军出征,才会把他带在身边,别看大耳贼文不成、武不就,看人的眼光却是一流!
当然了,刘备最为需要的人,还是一位连百万之众、攻必取、战必胜的韩信,可惜关羽、张飞、赵云……勇武有余、谋略不足,只是冲锋陷阵之将,不是独当一面之帅!
出征仪式之后,大军一路向南推进,五天后到了边界处,张飞领一万人马驻扎于此,还击退了数次乱民冲击,听闻兄长的队伍到了,连忙带人出营迎接,兄弟间自有一番亲热!
又过了两天,刘琦的三万人也到了,双方合军一处,兵力达到六万,南北联营二十余里,对江夏郡形成泰山压顶之势!
“侄儿见过叔父大人-身体康健,福寿绵长!”
“贤侄一表人才、果然是少年豪杰,此番讨伐江夏郡乱民,莫要辜负兄长的期望,日后方能担负大任呀!”
“小侄年少无知,这次讨伐乱民之战,还请叔父主持大局,小侄必然俯首听命,至于担任大事,更是想也不敢想!”
“家有长子,国有储君,此乃我刘氏之家法,数百年不变的铁律,贤侄既为长子,理应为父分忧,若有奸佞之徒为祸,叔父自当统军讨之!”
……………………………………
双方见面之后,刘琦翻身下马、倒头就拜,礼仪非常的周到,这位大公子的容貌、性格,都很像他的父亲刘表,也就是容貌英俊、优柔寡断,虽然没有大魄力,却也不乏小聪明!
因为争夺继承权之事,刘琦不被后母蔡氏待见,好几次差点遭了毒手,一直想寻求外援,而刘备威望颇高、掌握重兵,又是同宗的叔父,就是最好的人选了,故而见面行礼之时,以言语相试探之!
刘备也在图谋荆州,而刘琦、刘琮兄弟之争,就是最好的切入点了,只等刘表驾鹤西归了,荆襄集团群龙无首,自己来个‘以叔辅侄’,就能控制军政大权了!
大耳贼城府极深,野心一点也没外露,反而表现的很热情,一个劲的夸奖着刘琦,愿意为他保驾护航,无论怎么来看,都是一位仁慈的叔父呢!
刘琦毕竟年少,那知道人心险恶呢,被大耳贼一阵的忽悠,以为找到一座大靠山,感动的涕泪横流,把携带来的军械、粮草、战马、黄金……如数的交割了,还把中军帐合并一起,共同指挥讨伐之战!
一番言语感谢之后,刘备接受了军械、粮草、战马,却把五万斤黄金,全赏赐给了荆州将士,用来收买人心之用,将士们受了巨大好处,自然称赞刘皇叔仁义了!
接下来,中军帐大摆酒宴,刘备、刘琦并肩而坐,一面谈笑风生,叙述叔侄之情;一面讨论军机,商议如何平定民变!
正在商议之间,游骑兵传回一条军情,江东之主-孙权,统领着五万人马,以‘防备乱贼、保境安民’为借口,沿着长江逆流而上,驻扎到夏口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