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一章 胡闹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  “狗日的蒲清泉,硬是长本事了,搞出这么大个窟窿出来,非得给个教训不可。”回到自己办公室,钟文龙自然火大。稍微冷静之后,一个电话打到双江社,把蒲清泉骂得哟,吓得直接差点尿裤子。好在钟文龙骂了半个钟头之后,转告了南巡同志的一句话,说老人家对他们这闹出这么大动静的书很感兴趣。让书一出来赶紧送一批过去。

    最后这一句,可让蒲清泉从地底深渊升到了天上,心里那个飘啊。没说的,赶紧答应啊,那还能怎地?

    接完电话,蒲清泉就去楼下找宁二弟,天大的喜讯啊,不找人分享,那是要遭雷劈的。

    宁长河正对三弟搞出来的这个广告弄出这么大动静,犹在惴惴不安呢,一听大哥分享的这个喜事,各种担忧都不翼而飞,也不管中午不中午的了,拉着大哥就去了食堂,先喝两口庆祝庆祝。

    然后,整个出版社都知道了,俱都陷入狂欢状态。兴奋的蒲大社长大笔一挥,让财务给食堂批了一大笔款子,买来几头大肥猪,全社有一个算一个,每家都分得5斤猪肉,落了个皆大欢喜,俱大赞社长英明。

    都是他们应得的。说实话,这本《货币战争》可是把全社折腾得不轻。

    先说图书的选题立项,蒲、宁二人不远千里,都到北都求到了老领导头上。

    等回到江陵,专门成立重点图书编辑室,编校人员倒不是很辛苦,山里巴人交来的这部稿子,很是干净,错别字都很少,在编校环节,省了不少事。但毕竟是手稿,排版、定版后的校对也有不少活。

    但负责印制和设计、发行宣传事宜的工作人员,可是吃了大苦头。

    特别是印制部门的,不但要让印厂把教材的任务,求爷爷告奶奶的分配到其他印厂,让整个印刷厂留出空挡,一定要保证《货币战争》按时付印。

    而且,还要负责调来尚瑞达要求的纸张:正文70克的双面胶版纸,而且对纸张白度、光润度都还有严格要求。封面,要求更高,250克的纸板加布纹。

    尚文远为什么又改变主意,决定还是做硬精装?就是因为到社里的印厂看了一圈,发觉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难度,纸板比较好进,而裱在上面的织物,也很好找。除了装订的时候,麻烦了点,但还是能做出来的。就让老爸跟印厂强调,一定要做成硬精装,档次一定要高。

    这就苦了印制部门的一帮人,先要不辞辛劳的远赴粤州,去那边的纸厂调一批正文用纸。最初跟纸厂里订的是100吨纸,结果尚瑞达说,这书的加印必须要保证到,要不跟风或者盗印的一紧跟,对书的销售打击就大了,得不偿失啊。

    蒲清泉也是个有大魄力的,直接开口就订了1000吨,至少保证了70万册的用纸。

    送了不少好处给粤州那边的纸厂负责人,人家总算答应了。这时候的纸压根不愁卖,更多的是拿钱买不到货,谁叫正赶上物资紧缺最严重的时候呢。等再过20年,情况就得反过来了。

    菲林也出来了,那先印正文吧。这个印刷起来倒快,但锁线装订,就很费事了。印厂里只有一台锁线机,怎么办?赶工期,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好歹最后一算工期,能赶上国庆献礼。

    封面也是如此,都是纯手工,人手不够了,蒲清泉甚至把编辑室手头没啥稿子的编辑也赶去帮忙。

    广告都打出去了,要是到了国庆,书店看不见书,这玩笑可就开大了。没办法,全社都加班加点整。

    这一通紧赶慢赶,总算是在9月21号把《货币战争》头版2万册给印了出来。

    等22号上午,蒲清泉得到老领导的传话后,一高兴,正准备让人发货呢,才想起腰封还没印。也顾不上发电报了,直接到邮局找到万川电池厂的电话,就着邮局的电话给电池厂挂了个电话,让尚瑞达来接听。

    尚瑞达电话里一听,这书居然惊动了南巡老人家,也是兴奋得不得了。等蒲清泉说书都全印出来了,就等腰封了,腰封该怎么搞?那些名人的反馈还没回来呢。

    尚瑞达有点抓毛,想了一想,就说回去再仔细考虑一下,实际上还是打的去问自己妖孽儿子的主意。

    让大哥晚上先别回家,下午他就来想腰封的事情,争取今天就定下来。

    挂了电话,一直熬到5点下班,尚瑞达急匆匆的从厂里直奔幼儿园。

    等见到儿子,就噼里啪啦的把惊动南巡老人家的事说了,顺带问腰封的事情怎么解决。

    尼玛!这还用考虑?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好事,好吗?

    想前世,那本《沉思录》,就因为总理大人一句话,直接就上了全国图书排行榜前三位,持续了三年!

    何况,这是老大人感兴趣的书!

    其他那些名人,都可以靠边站了。

    这书腰封只需要一句话:小平同志最感兴趣的书!国内基本可以横着走了。

    即便小平同志看到了,至多也就笑骂一声:看来我这名字还管点钱嘛。

    尚文远跟着老子,也不搭公交了,兴匆匆的就搭了个出租车,赶回到电池厂。找到值班室主任,说是有急事需要打电话。

    尚瑞达现在也算电池厂的小名人,这个要求不高,就让他想打多久打多久。

    等值班室主任接了自己的红塔山,出去抽烟的当儿,尚瑞达就给双江社把电话挂了过去。

    蒲清泉一直等在办公室呢,一接到三弟的电话,听到尚瑞达这么一说,顿时豁然开朗。什么名人能抵得上这个全中国最大的名人?当场拍板,就这么干,马上安排人开搞。

    就这么着,新中国图书出版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广告、最大胆的腰封,就这么着在双江出版社诞生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