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令如山,那将领虽犹豫,却也立刻退了下去,传达军令。片刻,鸣金声响起,朝廷的大军迅收起弓箭,急速的退了军。
待在大军后方的英王刘歆见大军还尚开打却突然撤退了,他猛地一惊,迅速地从战车上跳下来,换骑乘单骑,"驾"了一声,急驰到领军的卫崇文身边,保持与他并辔,忙不迭问道:"怎会突然下令撤军了,是诱敌的战术吗?还是将军另有制敌的计划?"
卫崇文瞥了他一眼,冷然道:"至始至终,未将便没有迎战的意思,率大军来此,用意只是以武力来威吓诸王,不让他们前进,诸王明知我方兵力如此壮大,却仍不惜一战,坚决强登上岸,在这种景况之下,我若上前迎敌,双方势必会有一场激烈的血战,未将若不趁早退兵,会损失惨重。"
英王实在听不明白他的意思,他急急问道:"你是在保全我军的兵力是吗?可在稍早,你不是判断,我方有实力,完全可以将对方打得落花流水吗?既然我方占优势,怎会损失惨重"
卫崇文道:"不!未将是在替『国家』保持兵力,不管是我方,还是诸王那方。为了殿下跟宁王的皇位之争,引发战争,将使国家陷入兵马倥偬之中,下场便是举国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国土蒙受巨难……..。率兵支撑王候争夺皇位,不是未将该做之事。"
"原来,从头到尾,你竟是在耍孤?!"刘歆这下子,总算听明白了,他登时青筋突出,暴怒道:"放肆,吾乃皇太子!本太子以储君的身份,命令你立刻调回头,迎战敌军!"
卫崇文正色道:"总管天下兵马职责之人是大司马,而不是太子,大司马将兵符交给未将时,再三的吩咐,朝廷大军只能用来威阻诸王,绝不轻言动武……."
话还没说完,"啪"的一声,那方一巴掌己狠狠地落在他坚毅的俊脸上!
刘歆忍不住满腹的怒火,重重的赏了卫崇文一巴掌,他扬声斥喝道:"皇上生死未明,本太子是储君,难道还没有资格调动大军吗?"
卫崇文挨了一巴掌,顶着红肿的左颊,不恼不愠道:"太子殿下请见谅,皇上生死未明,不代表已经驾崩了,目前,殿下尚未登基,自我朝开国以来,为了避免储君耐不住久候而造反,太子是无权掌兵的,朝廷大军乃隶属于皇上,大司马承皇上之命调配,体制之所在,恕未将不能遵从太子之命。等太子顺利的登上了皇位,未将必定效忠吾皇,出入战场,替您抵御外敌。"
刘歆一对利眸狠狠的瞪着眼前一身英挺戎装的男人,此刻终于明白过来了,他一开始就失算了,太看轻了卫崇文这个男人了,他居然还不如董卿会识人。
董卿定是对卫崇文有十足的把握,才敢把兵符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他。
当下局势纷乱,而他手握重兵,他极需要他的支持。
欲成大事者,得忍隐。
面对卫崇文这般外表铁骨铮铮,内心柔情脉脉的男人,最忌讳使用强硬的手段试图倔服他。
刘歆强压着怒气,一改适才强硬的态度,低声表达歉意道:"本王一时情绪失控,误打了你,请将军见谅。"
卫崇文见堂堂太子竟低头认错,他忙不迭作揖道:"太子言重了,我方虽然采取避战措拖,暂时撤退了,但也绝不会白白退走,未将已在撤退的路上做好防御措施,一路上会多次的佯攻作战,不会让诸王那么容易的挺进,不过,这并非长久之计.……,未将有一议,何不请太子与诸王会谈,以平和的方式来解决争端?"
刘歆听了他的建议,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和平解决争端?这事谈何容易啊,宁王以太后侵门踏户为由,联合诸王替他讨回公道,可他真正的目的那里真要什么公道?他是想趁机夺取皇位啊!一旦他登上了皇位,坐上了龙椅,他绝对不会放过太后的啊,他第一个杀的人便是皇太后啊。"
想起了姑母的处境,卫崇文的眼神微动,显露出了情感。
刘歆趁机诱导道:"就算将军不想迎战,可为了太后,可千万不能让宁王率军攻入帝都,夺取皇位啊!"
卫崇文顿时沉默了下来。
***
帝都廿里外,大军金戈铁马,鼙鼓喧天,动地而来,刘氏皇朝,兵马倥偬,在短短的几个月之间,九重城阙已烟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