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的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谢三与沈经纶之间不同寻常的气氛。陆安奇怪地朝林捕头看去,试图寻找答案。
说实话,林捕头也不明白怎么回事,只能假装没看到,吆喝士兵搬运粮草,又向沈经纶道谢。
沈经纶的脸上始终挂着礼貌性的笑容,他与林捕头说了两句话,便借口回吕家帮着治丧,向众人告辞。
谢三到底还是在沈经纶上马车前向他道了谢。沈经纶深深看了他一眼,道一句:他也有责任帮着抵御倭贼,转身上了马车。
谢三目送沈经纶的车子缓缓启动,气呼呼地转身折回营地。他生气的对象不是沈经纶,而是他自己。他鄙视自己的幼稚不成熟,但他无法不怀疑沈经纶,甚至,他看到他就想到何欢一心一意只想嫁他。有时候他忍不住问自己,若是没有何欢,他是不是仍旧会怀疑沈经纶。他想不出答案。
马车上,沈经纶透过车帘,远远看着谢三的身影。即便谢三穿着普通的藏青色短褐,混迹在一帮子男人中间,他依旧那么显眼。“或许有些东西是天生的吧!”沈经纶轻声自语。
昨夜,他收到了京城传回来的消息,他依旧无法肯定,谢三是否永安侯府已故的三公子,但他可以百分百确信,他就是谢淳安,大靖朝最年轻的爵爷,皇帝的发小。据说,相比一手扶植皇帝坐上帝位的永安侯,皇帝最信任的人是他。
随着这次得回来的消息,沈经纶几乎已经知道,谢三随皇帝贬谪出京后的每一件事,但他想不透谢三,更摸不准他的脾气。说他是皇帝的“宠臣”吧,他确有几分本事。说他是“肱骨之臣”吧,他在军中和京城行事颇为张狂,早就得了目中无人的名声。
早几年。不少人眼红他升官像炮仗似的,节节往上窜,背后中伤他,惹得御史多次弹劾他。结果皇帝全部留中不发。随后一个个把弹劾他的官员撵出了京城。
这两年,他在西北颇有声望。就在一个多月前,京城谣传他在西北收揽军心,意图拥兵自重。皇帝因为这事,在早朝之上,把一个四品京官扒了裤子,就在议事大厅内打板子。虽然那个京官本身就不得人心,但自从那事之后,再没有人敢质疑,谢三离开军营后。为何没有回京述职。
眼见谢三的身影消失在自己的视线,沈经纶放下车帘,悠悠叹一口气。皇帝登基五年了,朝堂之上,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皇帝之所以能够登基,永安侯功不可没。可是据沈经纶所知,当年先太子一心拉拢永安侯,都被婉拒。若谢三真是永安侯的三子,只能说永安侯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皇幼子。
想到这,沈经纶神情微变。十三年前,谢三随皇帝贬谪出京。这就意味着,永安侯在那时就做出了选择。先太子一步步走向谋反,终于在十年前被先皇察觉,这其中有没有永安侯的“功劳”呢?
蓟州城内,何欢完全不知沈经纶和谢三之间的种种。自从她见过丝竹之后,她思念儿子的心情仿佛春风吹拂下的野草。不断在她心田蔓延滋长。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