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秋为了更顺畅地讲解温病的基本知识,有些现代医学词汇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古代用语替代,为了不影响思路,就直接使用现代词汇了。
“我们都知道,卫气营血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维持生命的精微物质,只是分布、化生表里先后的不同。卫气是无形的物质,行于脉外,层次表浅……”
叶知秋结合《内经》相关知识介绍了两种温病特有辩证的基本知识。然后,开始讲卫分温病的治疗,讲之前,他问了一个问题:“在座诸位,这段时间治疗过丹毒也就是阳毒的医者,请举手。”
下面有一半左右的人举手,现在京城烂喉痧已经开始传播开了,发病的很多。
叶知秋又道:“使用麻黄细辛附子汤等伤寒方子治疗丹毒的,请举手!”
那些举手的人,差不多都没有把手放下来。这个方子是治疗恶寒发热,喉咙疼痛的常用方。也是这些医者的首选方子。
叶知秋又道:“那用这个方子治愈的人请举手。”
顿时间,举手的人纷纷把手放下,只剩下寥寥几个。众医者都拿眼望去,那几个想了想,又讪讪地把手放下了,他们细细想想,自己治愈的人,可能并不是丹毒也就是烂喉痧,或者只是真正的外感风寒。所以便把手放下了。
“用伤寒方子没有治好丹毒,眼睁睁看着病人死掉的,有没有?请举手。”
医者们犹豫了一下,毕竟,这是涉及到自己名声的问题,但是还是有一些心胸开阔的医者,举起了手。神情很是黯然。其中包括侍御医林亿,还有太医局提举许希。
叶知秋点点头:“谢谢!请把手放下。——诸位可曾想过。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恶寒发热喉咙疼痛的丹毒。用伤寒的方子却治不好?”
一众医者都仰着头望着他。
叶知秋道:“温病治疗有很多跟伤寒不同的地方,具体在卫气营血四个方面,各有不同,我先说卫气温病治疗时的禁忌。——治疗卫气温病,只能轻清。选用微辛、微苦、微凉的药,首先禁忌的,就是用辛温发汗的药!因为卫分温病。病邪在肺卫。跟伤寒的寒邪在表不一样,如果用辛温发汗解表,只能伤阴助热,等于是抱薪救火,火上浇油,耗血动血。汗为心液,心阳受伤。必然神明内乱,谵语癫狂,内闭外脱,发为昏厥的坏证!丹毒也是温病,也禁忌使用辛温发汗的药。麻黄细辛附子汤的麻黄,是发汗重剂,而附子,则是温里药,都是卫气温病的禁忌用药,用这个方子治温病,不仅无效,反增其害!”
说到这,叶知秋想了想,还是鼓起勇气,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孙用和孙老太医治疗二皇子的病,就是这样的,误将卫分温病当作外感风寒治疗,以至出现内闭心包的坏证,但是这不能怪他,因为从《黄帝内经》以来,都是把温病当作伤寒来治,这是错误的理论指导了错误的实践的结果……”
他刚说到这,就听掌步云大声道:“我们是来听仙方的,不是来听你给孙太医翻案的!”
场中医者本来低声议论,突然听他这么一说,都有些傻了,场中顿时安静下来。
叶知秋道:“事实就是事实,我说的对不对,咱们拭目以待!温病绝不能按伤寒治,如果谁要一意孤行,只能自食其果!我奉劝那些质疑我的人,不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才好!”
场中医者又低声议论起来,当然,大多数人都是不屑的,也有开始深思琢磨的。
许希道:“知秋,你接着讲吧。”
“好!”叶知秋道“药神壶翁谆谆告诫我说:凡温病皆忌辛温发汗,汗之则狂言脉燥,不可治也!然大热无汗则死!得汗后而反热,脉躁盛者亦死!脉来促结代者皆死!不可不警之!”
叶知秋引用的这段话,其实是后世温病学家雷少逸《时病论》里的话,当然,这话说的有些太过,他故意引用,作为药神壶翁的话,是要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
果然,场中医者一个个脸色微变,如果药神壶翁都这么说了,那还得真的警惕小心才是。不少医者奋笔疾书,把叶知秋这些话都记录了下来,有记不全的,侧头询问前后的人,一时场中都有些乱了。
前排林亿站了起来,道:“使用辛凉轻剂、平剂,也会微汗出,难道就不伤阴吗?不会出现伤阴助热动血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