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巡视完这个诞生不足三年的迷你王国之后,感觉衣服上溅落了不少尘埃,浑身黏糊糊很难受的亚瑟和梅林商量了一下,趁着前进的方向刚好顺路,便打算到不远处巴斯城的温泉浴池里泡个澡。
两年多时光过去,从卡梅洛特到巴斯城之间,也由原本的无人旷野,变得稍微有了些人气。
当亚瑟跨上马匹,梅林骑上飞行扫帚,慢悠悠地朝巴斯城踱过去的时候,在那条简陋的泥土小路两侧,不时有凯尔特人农夫走出他们的茅屋和木板屋,诚惶诚恐地向他们下跪行礼。
——在这两年里,随着大不列颠岛上各种天灾人祸的愈演愈烈,拥有“土豆”这一高产抗灾神器,让每个人都能吃得饱饭的“卡梅洛特”,就成了越来越多失去了家园的凯尔特流民趋之若鹜的天堂。
截止到目前为止,依附于“卡梅洛特”科考站生存的凯尔特人农夫,已经突破了两千大关。
为了安全起见,穿越者们一般并不允许这些凯尔特人住到“卡梅洛特”科考站里面,而是把他们安排在四周的旷野间,用原木和茅草搭建房屋居住,形成了几个乱七八糟的小村庄。由于缺乏殖民治理的经验——在“卡梅洛特”科考站穿越的时候,大英帝国已经丢掉印度将近一个世纪了——尤瑟.韦斯莱少校只好对他们实行粗放式管理,除了提供种子和教授栽培方法之外,只要能按时交租,村庄之内基本由他们自治。
这些人平时负责种植土豆和蔬菜,还有放牧牛羊。如果遇到海盗和马贼的偷袭,也可以及时生起火来,用烟雾向“卡梅洛特城堡”告警……至于他们自己?哎,有关野外逃亡的生存经验,这些凯尔特人绝对被传说中吃什么都“嘎嘣脆,鸡肉味”的贝尔大爷强得多,因为那些不擅长野外生存的家伙早就已经死了……
跟卡梅洛特四周那一片欣欣向荣的田野牧歌相比,近在咫尺的巴斯城眼下依然是一片废墟——即便“卡梅洛特城堡”的穿越者们再怎么神通广大,也没法无中生有,一下子变出能够填满这座城市的人口来。
不过,跟两年前人迹全无的境况对比,如今巴斯城还是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虽然城墙还是没有修复,但最起码城里已经有了几户人家,还出现了一个不定期开张的小集市——由于罗马帝国在不列颠行省修筑的几条大道,如今在战乱和动荡之中长期得不到维护,早就已是尽数荒废,一时间难以修复。
因此,从巴斯城中央穿过的埃文河,就成了“卡梅洛特城堡”的重要对外联系通道之一。
除了河面被完全封冻的严寒冬季之外,这两年的其它月份里,时不时都会有河流上游的山民,用小船和筏子载着木材、毛皮和煤炭;或者是来自于下游出海口的渔夫,载着刚刚捕捞的新鲜海产品,沿着埃文河来到巴斯城,交换卡梅洛特出产的富余土豆,还有穿越者们从科考站里翻出来的一些废铜烂铁……
在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的中世纪,任何一点儿金属都是极为宝贵的。穿越者手中的小刀和菜刀,在这个时代简直是成了传说中的神兵利器。哪怕是空的铝制易拉罐,也能被山里的猎户磨成箭头来使用。
为了给这种中世纪的原始商业服务,原本已经被彻底废弃的巴斯城,终于又出现了一批新的市民。
除此之外,在城内新出现的教堂,也是吸引四周流民前来定居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初,亚瑟他们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从盎格鲁人强盗手下救出来的那个传教士胖保罗,如今已经从巴斯城杂草丛生的古罗马神庙废墟之中,亲手清理出了一间完好的小殿,摆上粗制滥造的十字架,作为他的教堂来使用。
散居在这附近的凯尔特农牧民,都经常来这里听他讲道,还有几家虔诚的信徒,索性在教堂旁边收拾了房子住下,反正不管哪儿都有的是未开垦的田地,更别提在这里还有种子和农具供应——虽然暂时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重建城市,但穿越者们还是把这里视为自己“有待开发”的地盘。而保罗神父也已经在“卡梅洛特”科考站的“编制内”挂了号,作为现代英国穿越者和眼下不列颠土著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
除了本地土著之外,“卡梅洛特”科考站的现代穿越者们,时常也会骑马或步行造访这里,但他们倒不是来听保罗神父讲道的——迄今为止,能够完全听得懂五世纪拉丁文和凯尔特土语的现代穿越者,还是只有寥寥几人而已。此外,这个时代的基督教经义,也跟二十一世纪的英格兰国教存在极大差异,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