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魏国出兵六十万。
晋国出兵六十万。
莽国出兵五十万。
范国出兵三十万。
除此之外,由于云国接连两场战败,所以只能死守,近乎举倾全国之力,所以没有进攻苍国本土的实力,就没有承诺出兵人数。
即便是如此,也有三百多万大军。
这是一股仅仅弱于当年伐晋大战的兵力!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兵力只不过是一个商议结果,诸国承诺的最少底线,最后在打仗的过程中,各国可能随时增派兵力!
丝毫不用怀疑,在城池与土地的诱惑下,各国会源源不断的增兵。
也就是说,三百万大军,只是一个最少的数额!
这样一股力量,放在其他的任何一场战争,都是一个极大的数字。
哪怕是阮国,面对如此多的敌人,都没有把握能力敌。
让各国更为有信心的是,与当初的伐晋之战的情形相比,各国这一次派出的军队,更为精锐了,而且由于两国有接壤,可以直接负责后勤。
这就意味着,可以进行一场持久战争。
而这一点,也是各国最有自信的地方,也是一个攻苍战略。
由于苍国军队在过去历次战争中的表现,六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在兵力不占完全优势的情况下,不要与苍国的军队打正面大型战役。
意思就是说,六国一共有六路大军,而每一路大军,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都不宜与苍军大战,更不要说决战了。
这是诸国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
那么,想要取胜的话怎么办呢?
持久战!
这一点是阮国提出来的,阮国女帝认真总结了一下苍国的优势,无外乎军队强大,民心整齐,经济贸易十分强大。
持久战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瘫痪一国的贸易。
这事关一个国家的百姓整体利益,能够让那些商人感觉到疼痛,长久以往一定会对苍国造成十分大的打击。
所以说,从一开始各国就没有想像伐晋之战那样,在短短时间就取得胜利,而是下定了决心,与苍国来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时间进入到了八月,首先是阮国和莽国有所动作。
两国的矛头,首先对准了苍国的青龙军团。
因为,阮国和莽国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就已经对楚国用兵了,所以与青龙军团也是最能够接触的。
再一个就是,楚地比较肥沃,茂地千里,而两国都有驻军,雄关早已经攻克,是最容易打赢的地方。
而此时,青龙军团早已经调动了三十万大军前往云国战场,去支援朱雀军团。
整个楚地,就只剩下了六十万大军,其中有三十万是战斗力相对来说比较低下的起义军混编的。
面对来势汹汹的两国大军,卫忠全很是无奈,只得发布了征兵令,从民间募集士卒。
得益于苍国完整的功勋觉制度,和以往那么多逆袭神话,募兵很是顺利,从中挑选了一些有经验的和强壮的乡勇,在短短时间内,迅速的拉起了一支四十万人的新军。
这四十万的新军,当然不是用于正面战场的大战,而是投入到守城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