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武德十一年(公元35年)夏初,魏国两路伐蜀,公孙述和往常一样,遣使前往唯一的盟友东汉处求救。
因为荆北已为魏军占领,使者只能从巴郡翻山越岭,南下武陵,取道沅水,再从荆南绕道,比水路多花了足足两个月。
等蜀使匆匆抵达扬州时,当是六七月间,此时,公孙述已坐困成都,离覆灭不远了
但哪怕求救早来数月,东汉也根本无暇派兵赴援。
汉大司空邓禹奉命主管扬州兵务,大本营已移至丹阳郡芜湖县,邓禹代刘秀接待蜀使。
见对方以申包胥哭秦庭的架势稽首流血,诉说唇亡齿寒之理,邓禹只长叹一声,带着蜀使来到烟雨朦胧的江边,望着遥远的江北若隐若现的灯火,对他说道:
“尊使看到了么?”
“看到何物?”
邓禹伸出手一指:“江的那边,是敌人!”
原来,早在去年当阳大败后,东汉主力尽丧于江汉,武德十年秋冬之际,第五伦令岑彭威胁夏口。
又遣车骑大将军耿弇,将青徐兵七万、幽州突骑五千渡淮河,兵分两路,西路席卷九江、六安、庐江诸郡,包围合肥城;东路则拿下临淮,迅速逼近到行在江都城外
彼时,东汉国内空虚,精锐丧尽,已无力控制江北地区,淮南的士族也立刻跳船,杀死汉吏,连夜绣五色旗欢迎魏军。
合肥尚有些许抵抗,江都则早被刘秀撤成一座空城,耿伯昭顺利夺取。
自那以后,魏军便控制了淮南,与东汉隔江相望了。
。
至今年夏秋,第五伦着手灭蜀,镇守两淮的耿伯昭处也有策应,青徐扬州近十万正卒、屯田兵压迫到长江一线,西起柴桑,东至丹徒,俱受其威胁。
虽然汉军有舟师优势,又有宽阔十余里的江水天险,但以现在的形势,光一个小耿手下兵力就有可能灭汉。
防线太长,刘秀不敢松懈,只能调集举国之兵,于江东沿岸广立烽燧侯望,一日三警。
而邓禹之所以将大本营设在芜湖,就是为了保住对岸的要塞:濡须坞。
当阳大败后,眼看第五伦不急于谋取荆南、江东,邓禹“决战江上”
计划只能破产,转而进入漫长的防守阶段。
他又上奏说,广陵江都等地,没有好的港湾,且容易被汉军优势舟船袭扰,所以耿伯昭欲造船,肯定会选择在合肥附近的巢湖!
巢湖与长江间,由濡须水口连接,所以这里至关重要,刘秀放弃合肥、江都的同时,却唯独力保濡须口——这里已被邓禹打造成了一座水上要塞,他在濡须山上筑城立关,与对岸七宝山两关对峙,中有石梁,凿石通水,为险关津道,又修筑形似堰月形的坞坝,以挡住魏军舟师冲江。
因为这附近水网密集,山势复杂,小耿就算坐拥十万之师,五千骑兵,也无力威胁濡须坞,他只能忍着这眼中钉,动用两淮人力物力,闷头在巢湖里拼命造船
为了搞清楚魏军造船进度,刘秀还大着胆子,借着晨雾,乘轻舟深入巢湖观察。
魏寨弓弩乱发,不让汉船靠近,刘秀座船一侧中箭太多,偏重倾斜将覆,他竟也不慌,令人调转船头,使另一面受箭,这才让船慢慢平衡过来,离开前还令士卒高呼:“谢耿将军借箭!”
这故事,虽足以说明汉皇刘秀遇大败而不馁,面临危局,仍气定神闲有王者之风,却于形势没有任何裨益。
魏军士气不会因此损减多少,也起不到激将之效:小耿得了第五伦诏令,西线战事结束前,他绝不能主动出击,第五伦还不放心,将御史大夫景丹派来代行扬州刺史之职,作为耿伯昭曾经的老师,景丹能看住这家伙。
于是魏军继续闷头造船,刘秀虽欲遣舟师奇兵袭巢湖,烧毁敌寨,但时值梅雨,江淮一直潮乎乎的,除非油船才能将火点起来,且每次尝试都为魏军水陆夹击,不能得逞。
故而,现在江东只有防守的余力,为了救公孙述再度北伐?就算刘秀开挂打到合肥又如何?远水能解近渴么?
蜀使无言,等他抵达金陵,谒见刘秀后,发出了另一个恳求:“既然江东之兵不能动,荆州的冯公孙将军,能出手么?”
虽然刘秀同意了其请求,但荆州那边也好不到哪去,岑彭入蜀前,留了一半兵力驻扎南郡、江夏,提防冯异北上。
加上荆州魏船开始装备小型火炮,冯异连逆流去三峡堵其后路都做不到,只能在江陵、夷陵附近稍加骚扰,意思意思。
汉军在水上还能叫嚣,一旦上岸,都被魏国优势守军击退。
冯异的小小支援,已无碍大局,八月中,噩耗从西方传来:“马援兵临城下,公孙皇帝于成都殉国,丞相、太子欲保于南中,于大渡河口为岑彭堵截,悉数被俘”
“大成,亡了!”
全网第一本正能量玄幻爽文灵力大陆,弱肉强食,强者为尊,斗灵决生死,尊王分天下。(男主只有一个老婆)灵焚九霄新人读者群387152409灵焚九霄订阅VIP群577697634...
一夜之间,我从一个富二代沦落为流浪弃儿,处处遭人白眼受人嫌弃。朋友的背叛敌人的算计,将我逼到崩溃的边缘。直到那天我遇到了她...
林克得到奇异的鼻烟壶之后,生活轨迹开始发生改变。从此,种田养殖,开办工厂,治病救美,甚至窃国夺权,都不在话下。...
乌龙相遇,他护她宠她爱她信任她!可,无底线的幸福终要付出代价。几日之间,泡沫乍碎,她只能黯然逃离。四年离殇,再次相逢,面对的却是物是人非。他在原地等待,她的心里是否还有他?冷面总裁狠狠爱看商界巨子守护骑士青梅竹马,谁得美人心!...
躲在卫生间干坏事,竟然被姐姐当成了对象...
保家卫国,人人有责,面对倭国兽兵横行,是投降还是奋起反抗,是沉默?还是爆发。一直以来,愚任都想写一部不雷人比较贴近现实的抗战小说,这也是出于对历史负责,对本书的读者负责。如果你只是想看看一个人杀掉N多鬼子兵,或一个人毫发无损的杀掉一个小队甚至一个中队的鬼子兵,那么你可能要失望,建议你去看抗战神话剧。抗战初期,国军同鬼子的战损比例达到1100,有时候更多,鬼子攻打河南省,仅仅出动三千人,就把国军的数十万大军打的落荒而逃,甚至是闻风而落,鬼子兵还没打到跟前,军官已经带着自己的手下人跑了。一个小队的鬼子兵,轻而易举的攻下一座十几万人口,驻兵上千人的县城,二战中鬼子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常常一个小队的鬼子兵就敢攻击我方一个营,甚至一个团。这也是愚任写本书的原因,就是想将最真实的一幕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