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朱弟年纪稍小,加上七八岁就被父母抛弃,有点怕生木讷,都来矿上几天了,还分不清人。
还得自诩兄长的张鱼一一告诉他:“挖煤洗煤的是第四氏。”
“那些踩着踏碓碎矿的是第一氏。”
踏碓是这时代常见的器物,几乎家家必备,若非现在条件不允许,第五伦还想请匠人来,造几间郑国渠边能见到的水碓房,那样便能利用溪水之力,没日没夜粉碎煤块了。
张鱼又指着那些拉着人力辇车,从河边采土回来的壮汉:“挖掘黄土,再将土和煤灰混在一起的是第五氏,也就是伯鱼郎官的族人。”
朱弟点头,又掰着指头数了数后:“那第二第三在哪?”
兄弟俩还在那说着话,已经被提拔为工头的第五平旦招呼它们:“孺子,勿要偷懒,开工了!”
二人连忙从休息的棚屋草席上起身,来到加水和好的煤土堆前,它们被平铺在地上,用铲子划成一个个小格,每个小格可以搓一个煤球,搓好后放到一块长板上摊晒晾干。
一起干活的还有许多第五里的少年,年纪从十岁到十五六不等,都是听说矿上管饭,被父母打发来的。
这时代的百姓确实太苦了,各家的余粮都不太够,农闲时甚至会驱赶儿郎离家去谋生路,就为了省一口吃食,免得青黄不接时闹饥荒。
关中劳动力多而土地、工作岗位少,只管食宿都能吸引不少人来,在后世根本无法想象。
张鱼和朱弟觉得,这世上再没有比搓煤球更简单的活了,就跟他们小时候玩泥粑粑一样,虽然双手弄得墨赤乌黑,但看着一排排搓好的煤球,心里还是喜滋滋的。
煤老板第五伦对他们这些“童工”
要求不算太严苛,只要干上两个多时辰,搓完分配的量,过了监工检查那一关,就能休憩吃饭。
工头第五平旦眼睛尖,一边和着煤土,还能回头勒令想蹑手蹑脚去等吃饭的少年们,记得到溪边将手洗干净,别将煤渣吃进肚里坏了肠胃,影响下午干活。
张鱼和朱弟流浪两年,已不知几个月没吃上过热腾腾的粟饭了。
同一个什伍的第五里少年都抱怨道:“张鱼明明只是小男子,却比大男子还能吃。”
张鱼却不怕他们,为了避免众人欺负朱弟,还经常吹嘘:“我与朱弟,可是郎君亲自捡来的!”
相较于流浪生活,两个野孩子满足于现状,但又来巡视煤窑的第五伦,却看着他们只摇头,心道惭愧。
“不过是从做奴隶而不得的日子,到了做奴隶的日子。
张鱼、朱弟,汝等高兴什么?”
……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矿工和童工们也不得烧煤球,而是烧附近砍的木柴或碎煤,一群人挤在一起烘着手取暖,竟还说说笑笑,他们真的很容易满足。
第五伦也不自我欺骗,他承认,来煤矿干活的众人基本都拿不到工钱,矿上管吃住而已。
在一层宗族亲情的外衣下,是极其严重的剥削,所谓的小宗主,其实也是个奴隶主、资本家。
族人们都实诚,虽然矿上条件艰苦,却干活卖力,自得其乐。
跟前世某款游戏里,天寒地冻没食物没煤烧人类随时可能灭绝,还要闹着要8小时工作制的“刁民”
全然不同。
他们越是如此,第五伦内心就越是烦躁。
但也无可奈何,初期唯有如此,才能完成原始积累,先保证大家能吃上饭,改善生产条件的事,赚到第一笔钱后才能慢慢落实。
在真正开工后,第五伦以什伍制管理煤矿,将里中固有的邻居关系打散,挑了那些在秋社修宗祠、分肉时比较欣赏的人当工头,诸如第五平旦。
从采矿到装车运输,整个过程分工明确,再由管家第五格负责监督全局。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只可惜农夫们悟性确实太差,混乱几天才明白自己该干嘛,开始习惯与另外两个宗族的人合作,目前效率还勉强,也可以吹一吹“流水线”
了。
见煤窑一切都在井然有序进行,第五伦时间有限也不久留,交待几句就回常安去了。
全网第一本正能量玄幻爽文灵力大陆,弱肉强食,强者为尊,斗灵决生死,尊王分天下。(男主只有一个老婆)灵焚九霄新人读者群387152409灵焚九霄订阅VIP群577697634...
一夜之间,我从一个富二代沦落为流浪弃儿,处处遭人白眼受人嫌弃。朋友的背叛敌人的算计,将我逼到崩溃的边缘。直到那天我遇到了她...
林克得到奇异的鼻烟壶之后,生活轨迹开始发生改变。从此,种田养殖,开办工厂,治病救美,甚至窃国夺权,都不在话下。...
乌龙相遇,他护她宠她爱她信任她!可,无底线的幸福终要付出代价。几日之间,泡沫乍碎,她只能黯然逃离。四年离殇,再次相逢,面对的却是物是人非。他在原地等待,她的心里是否还有他?冷面总裁狠狠爱看商界巨子守护骑士青梅竹马,谁得美人心!...
躲在卫生间干坏事,竟然被姐姐当成了对象...
保家卫国,人人有责,面对倭国兽兵横行,是投降还是奋起反抗,是沉默?还是爆发。一直以来,愚任都想写一部不雷人比较贴近现实的抗战小说,这也是出于对历史负责,对本书的读者负责。如果你只是想看看一个人杀掉N多鬼子兵,或一个人毫发无损的杀掉一个小队甚至一个中队的鬼子兵,那么你可能要失望,建议你去看抗战神话剧。抗战初期,国军同鬼子的战损比例达到1100,有时候更多,鬼子攻打河南省,仅仅出动三千人,就把国军的数十万大军打的落荒而逃,甚至是闻风而落,鬼子兵还没打到跟前,军官已经带着自己的手下人跑了。一个小队的鬼子兵,轻而易举的攻下一座十几万人口,驻兵上千人的县城,二战中鬼子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常常一个小队的鬼子兵就敢攻击我方一个营,甚至一个团。这也是愚任写本书的原因,就是想将最真实的一幕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