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封信从表面上完全看不出什么,甚至比叶池送来的信函还要普通,若不是她曾经在叶池那里见过同样的落款,甚至会怀疑这是什么人的恶作剧。
落款人是当朝摄政,廉王。
澹台薰仔仔细细将信读了一遍,与其说是信,不如说是一项任务。
信中大致交代了霖州上一任州牧被罢免的经过,是因御史大夫段琰在年休回乡探亲时遇刺,当场一命呜呼。
而行刺之人,是霖州本地的一名大财主,做事之前将家中财产全部转手,亲自动的手,且压根没有逃跑。
出了这么大的事,霖州州牧固然难辞其咎,但因凶手很快被抓获送入刑部,故而这位州牧大人只是在霖州被罢免,随即换了个衙门继续任职。
京官遇害并不是头一次,再加上凶手已被关押天牢,刑部的魏尚书便如寻常案子一样向明帝告知了此事。
小皇帝看了看口供觉得并无异常,无非是说段琰曾断了这名非法奸商的财路,才惹来杀生之祸,况且御史台的段琰在朝中口碑甚好,品行端正又有上进心,于是小皇帝在表达了自己的惋惜之后,下令斩首凶徒。
事情本应告一段落,新任的御史大夫也很快上任,然而在凶手被秋后斩首之后,廉王身边的人却无意中打听到这名嫌犯身上一些不寻常的事。
此人在霖州被捕时没有任何残疾,来到京城之后却成了一个哑巴,但因狱卒们只是觉得他在无声地等死,遂没有上报。
这个小细节在其他人看来不算什么,但却引起了廉王的注意,于是将案件的经过重新梳理了一些,觉得嫌犯身上的疑点太多,可惜死无对证。
简而言之,廉王送这封信来的目的,就是因为霖州是段琰生前的家乡,希望她去调查一下段琰在入京前的为人,是不是与后来一致。
换句话说,如果只是他多疑,那就当作没看过这封信;但若真的能从段琰身上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则是给了她一个升官的机会。
澹台薰默默将信收了起来,知道廉王突然找到她,肯定是与叶池有关,再加上乐瞳先前说的“小道消息”
,也大概能猜到是怎么回事。
一旁的师爷见她神色凝重,忙问:“大人,可是……出了什么要紧的事?”
“噢……没有。”
她摇头笑笑,“是京城的朋友又来信了。”
师爷的眼神突然变得有些微妙。
他跟着澹台薰这么久,也知道她时常会受到京城那边的来信,虽然不知道是谁写的,但每次信封都塞得满满的,感觉像是再多一张纸就封不起来了。
一般会写这么多东西的只有父母,但澹台薰家里人的信是从秦州寄来的,他唯一能想到的只有——情郎。
每次都能写这么长还不嫌烦,这得闲到什么程度啊,看来这位情郎不是一般的没有出息,指不定就是窝在某个巷子里卖卖字的穷酸书生吧。
师爷想着想着,不由替澹台薰惋惜了起来,觉得她大好的前途怎么跟了这么个废物,但这话他最多只是心里说说,笑着转身走了。
澹台薰捏着信去了二堂,因今日是休沐,衙门里的人大多不在,她遂自己找来些档案,抱到一间空屋里坐下来翻了翻。
信里说的不是一般的含糊,只交代了让她调查段琰生前的为人,也没有提具体要看什么。
段琰的官生总体来说可谓是一清二白,地方官做了不到两年,便因剿匪成功收复失地而入京任职,此后在御史台实行监察之职,是个难得的好官。
澹台薰了解所谓权贵者的疑心病,她觉得廉王是多心了,凶犯受不了牢狱之灾直接自尽了的都有,何况只是不肯开口说话罢了,不代表是被人蓄意弄坏了嗓子;况且人证物证俱在,杀人动机也合情合理,故而起初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但无奈这是摄政王的密令,便不得马虎。
她看了一会儿觉得脖子有些酸,遂将卷宗收起准备带回家看。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晌午,天边渐渐泛起了一抹霞光,澹台薰疲惫地揉了下眼,想起因为正事都忘了招待远道而来的乐瞳,遂去了对方提过的客栈,准备邀对方一同吃个晚饭。
她到达客栈时向掌柜打听了一下,得知乐瞳包下了最大的一间客房,还包括一间庭院。
的确是这个人的风格。
澹台薰顺着穿廊走过去时,听到了一阵嘈杂之声,显然不像是只住了一个人。
她好奇地伸着脑袋一看,只见院子里站着几名瘦弱的妇孺及老人,不知在等待着什么。
“发生什么事了么?”
她疑惑道。
其中一个眼尖的妇人认出她是霖州州牧,连忙唤了句“大人”
全网第一本正能量玄幻爽文灵力大陆,弱肉强食,强者为尊,斗灵决生死,尊王分天下。(男主只有一个老婆)灵焚九霄新人读者群387152409灵焚九霄订阅VIP群577697634...
一夜之间,我从一个富二代沦落为流浪弃儿,处处遭人白眼受人嫌弃。朋友的背叛敌人的算计,将我逼到崩溃的边缘。直到那天我遇到了她...
林克得到奇异的鼻烟壶之后,生活轨迹开始发生改变。从此,种田养殖,开办工厂,治病救美,甚至窃国夺权,都不在话下。...
乌龙相遇,他护她宠她爱她信任她!可,无底线的幸福终要付出代价。几日之间,泡沫乍碎,她只能黯然逃离。四年离殇,再次相逢,面对的却是物是人非。他在原地等待,她的心里是否还有他?冷面总裁狠狠爱看商界巨子守护骑士青梅竹马,谁得美人心!...
躲在卫生间干坏事,竟然被姐姐当成了对象...
保家卫国,人人有责,面对倭国兽兵横行,是投降还是奋起反抗,是沉默?还是爆发。一直以来,愚任都想写一部不雷人比较贴近现实的抗战小说,这也是出于对历史负责,对本书的读者负责。如果你只是想看看一个人杀掉N多鬼子兵,或一个人毫发无损的杀掉一个小队甚至一个中队的鬼子兵,那么你可能要失望,建议你去看抗战神话剧。抗战初期,国军同鬼子的战损比例达到1100,有时候更多,鬼子攻打河南省,仅仅出动三千人,就把国军的数十万大军打的落荒而逃,甚至是闻风而落,鬼子兵还没打到跟前,军官已经带着自己的手下人跑了。一个小队的鬼子兵,轻而易举的攻下一座十几万人口,驻兵上千人的县城,二战中鬼子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常常一个小队的鬼子兵就敢攻击我方一个营,甚至一个团。这也是愚任写本书的原因,就是想将最真实的一幕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