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最后再呼应开头,做个精悍有力的大结……
“非圣人之缘情制礼,其孰能之!”
虽然古代人写文章不能写感叹号,宋时还是拿出写感叹号的力气,重重地拖长了“之”
字最后一笔。
他这些年背着人偷偷抄论文、写论文的工夫都不是白花的,写字比一般人速度快得多,一篇《四书》题写完,大约也就花了一节课的工夫,只要再改改需要避讳、顶格的地方,就可以抄到卷纸上了。
他仔细看了一遍,在要顶格的地方前面加上分段符,该空一格的就再加个小方块,有错字的也圈出来在旁边改写正确……省得抄写时有错眼放过的,回头要在卷面上改,就要扣卷面分了。
改完之后倒不急着抄,要得趁早上精神最好的时段把《春秋》题作出来,到时若有时间,还可以再把文章重修一下。
他把那摞草稿放在桌角上,正要拿张纸盖上,空中却有一片衣袖拂来,把他的手拂开。
宋时心头猛跳了几下,才发现监场的方提学从后面遛达过来了,就像每个监考老师一样,默不作声地从背后盯着学生的动静。
他方才……没左顾右盼吧?
方提学正垂头翻他的卷子,宋时也不敢抬头,战战兢兢地夹紧肩臂,给提学大人让出看卷子的空档。
他自己把稿纸对折叠起,铺在胸前小小的一片桌面上,对着《春秋》题中“宋伐郳”
“齐伐楚”
两句话做阅读理解。
《春秋》的本质毕竟是一本史书,大义微言都靠史家曲笔。
后世研究者就得从细微的称呼、写法中理解出当时史官的褒贬之意,然后再从经中对人、对事褒贬中体会《春秋》传达的大义。
因为这种抠字眼的阅读理解太难做,单给一句话作题目还容易写歪方向,所以《春秋》题都是从不同章中选出两句内容有相关人物或事件的句子凑成一道题目,好作对比分析。
这种作法看似和四书小题中的截搭题差不多,实则有个专门的说法叫作“春秋合题”
,不只童生试这么考,一直考到会试也是这样。
在宋时来说,《春秋》其实倒比《四书》好考。
当年他因为专业不好找工作,差点想出国读酒店管理,还考了一阵子GMAT,长难句阅读都是一本一本地做。
那一篇阅读理解有好几个生词不认得的外语阅读都做了,每个字都认得的古文阅读还能做不出?
《春秋》学起来麻烦,掌握那些史官的惯用语之后就找着规律了。
两句话对比分析,找出史家为何褒为何贬,想法延伸到微言背后蕴含的大义——
春秋这本书的中心就是尊王道、讨乱贼以戒后世,照准这点写保证思想合格。
按周礼,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只有周天子才能节制诸侯之兵而征伐讨逆,原题中宋伐郳、齐伐楚都是僭天子之权威的逆行,不合自己的身份,春秋对它们的行为肯定是批判的,他们做考题的人自然也要批判!
——当然,经义题和四书题的作法一样,破题还是要把原题中诸侯的说法改一改,不能重复。
那么破题就是……
他精神专注起来,也忘了身边正翻着卷子的方提学,提笔凝神,流水价写下了一句堂皇正大的破题:“春秋两纪兵事:有序外君主兵而见其罪;有序伯主专征而见其罪!”
这两次纪录兵事,一是宋公带兵讨伐郳国,一是齐桓公带兵伐讨楚国,《春秋》记录中都用曲笔点出了他们的罪责。
因齐桓公在十五年春诸侯会盟中已成霸主,所以在破题中特以“伯主”
——也就是霸主——指代其身份。
诸侯不得私自用兵,霸主不得专权征伐,宋伐郳与齐伐楚两事都是不敬周天子之罪,《春秋》岂能讳言其罪?
...
我想要好莱坞成为我想要的好莱坞。兰斯洛特-施特雷洛。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桀骜不驯波澜壮阔才华横溢,没有人可以否认他的出色,左手握着亿万票房,右手揽着无数奖杯,即使是最挑剔的影评人也不得不低下自己高昂的头颅,更不要说全世界有无数影迷将他顶礼膜拜。他天生就具有一种让男人和女人都陷入迷乱的气质,肆无忌惮地挥霍了...
你可有在梦境中死去过?父亲被害,母亲殉情,兄长战死,妹妹病死,唯独只剩她一人苟活于世。想找出幕后主手,却连护她之人也被一箭射穿了心脏。那个口口声声称爱她的人,早已躲得远远的。重生于十三岁那年,赶在父亲被害之前。她还能够挽回一切么?个个似豺狼,如虎豹,她洛容婉也不是吃素的好吧---------------------------还有你,霓裳阁的娘子好看么?某男一脸黑线中,婉娘最好看。众将士将军,您这么狗腿的表情真的合适吗?...
季夏意外重生于二次元世界,与一只无良皮卡丘结伴在二次元中旅行。本书包括世界火影斩赤红之瞳犬夜叉妖精的尾巴秦时明月等。...
快,快!在西南部某座城市的街道上,一小队士兵正紧张的进行着疏散工作,然而作为背景音的枪炮声乃至嘶吼声却让他们的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回到大唐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生活,什么花露水蒸馏酒这些都是小玩意,当电力来到大唐一切会发生什么改...